第86部分(第3/5 頁)
“我告訴你們吧。”老闆看著我們,繼續說道。
第二十五章 下下籤
我們更加地不解了——這是一個什麼答案啊?如果那個地方的籤真的很靈的話,香火就應該很旺才是啊。
“我告訴你們吧。”老闆看著我們,繼續說道。
他說著乾脆坐到了我們一桌——
“塗山寺就在離我們這個地方不遠的塗山上。傳說大禹治水在塗山娶塗山氏為妻,古人為紀念夏禹治水的功績,在山上建禹王祠,其後建禹王廟、真武寺。到了明朝和清朝的時候,寺廟規模擴大,真武寺與禹王祠舊址合併,所以大家後來就乾脆稱那個地方為塗山寺了。寺中現有殿宇八重,房間一百間。主殿之內既供有釋迦牟尼像,又供真武祖師像,第三層殿中則供有禹王、塗後像,立有禹王治水碑,所以塗山寺是一個佛、道共存的廟院。關於這個廟,還有一段佳話呢。”
我心想你直接告訴我們答案不就得了嗎,幹嘛說那麼遠呢?看來話多是做生意的人的習慣啊。
我雖然這樣想,但是卻沒有去打斷他的話:
“唐朝有個叫白居易的詩人,他因向皇上直言進諫,結果惹怒了皇上,於是就被貶為忠州(刺史。白居易接到公文後就打點起行裝,從長安起程,經劍閣入川,輾轉來到了我們重慶。重慶當時叫渝州。白居易在渝州沒有親朋好友,拿著朝廷的公文,加上赫赫的詩名,本可以去渝州府請求接待,但他沒有這樣做,作為被貶之人,何必給人增添麻煩呢?白居易下榻在南岸下浩旅館,夕陽西下時,他推開窗欞,只見窗外一帶大山蒼蒼莽莽,山中隱隱露出廟宇的飛簷。白居易問店小二:‘請問此是何山、何廟?’店小二回答:‘此山叫塗山,廟即塗山寺。’白居易心想:我自幼熟讀經史,均言塗山是大禹娶塗山氏之所,沒想到卻在這裡!心中頓生遊覽塗山寺的想法。
第二天,白居易吃過早飯就進山了。店小二見他沒找嚮導,就借給他一匹識途的老馬,那匹老馬慢悠悠地馱著他往塗山寺走去。
白居易對佛一向虔誠,老遠就下了馬,牽著僵繩徒步行進。見有香客到來,老和尚迎上前,雙手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問道:‘施主黃昏到此,有何貴幹?’白居易也雙手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後回答:’請問師傅,天色已晚,能在此留住一宿嗎?’老和尚聽出來者不是本地口音,又見他風度翩翩,氣度非凡,隨口問道:‘施主從北方來吧?’白居易點頭回答:‘在下白居易,從長安來,到忠州去,路過渝州,特來貴寺拜謁。’老和尚一聽,連忙丟下掃帚,俯身便拜:‘原來是香山居士,久仰久仰!請進請進!’老和尚頗愛白詩,如今大詩人近在咫尺,欣喜若狂。他打掃出一間上房,請白居易休息,又從香積廚叫來飯菜,請白居易享用。隨後,他手捧《白氏長慶集》,亦步亦趨地挪到白居易面前,向白居易討教律詩。白居易遊覽塗山後心情很好,當夜倒也十分健談,他從律詩的句式講起,重點講了七言和絕句。老和尚聽得津津有味,夜深了,還扭住白居易不肯罷休。
次日,白居易本來想趁早下山,老和尚因為想聽白居易談詩,死活挽留他。白居易被扭不過,只得在寺裡一連住了四天……
第四天清晨,白居易想到自己忠州的行程便堅持要走了。老和尚見留不住,在大雄寶殿擺下文房四寶,懇請白居易留下墨跡。白居易心想:自己一來在寺裡打擾老和尚多日,二來遊覽塗山心有所感,便拈筆蘸墨,寫下一首《獨遊塗山寺》:‘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塗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從此以後,塗山寺就更有名了,到那個地方去燒香、拜佛的人也就越加的多了。”
我實在有些忍不住了,遂打斷了他的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在香火這麼差了呢?”
“呵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