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七】(第2/4 頁)
輕,真真趕上了好時候。天下安定,沒有草寇肆虐;百姓富足,糧價也穩得很,出門比以前容易多了。最近聽說,贛江有了那什麼蒸汽船,可以燒著煤炭日行千里。”
“日行千里只是虛言,二三百里卻是有的,”費映環笑道,“只需船工往鍋爐裡新增煤炭,蒸汽船就能無風自動。聽說還在改進,指不定往後船速更快。另外,還得沿途修建煤站,沒有煤炭就跑不起來。”
知府侯昌突然插話:“廣信府這邊,已在籌劃修建煤站了,兩三年內必可通蒸汽船。”
費映環點頭道:“如此甚好。”
突然,費映環又問:“賢弟子孫,可有在做官的?”
王鄘搖頭感慨:“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都不是什麼讀書的料,只能去考吏員做些雜事。倒是有一乖孫,前幾年中了末榜進士。那小子能吃苦,主動請調蝦夷縣,跟島上的土著打交道,如今已做了蝦夷知縣。”
費映環問:“蝦夷縣我聽說過,就是日本北邊那個大島?”
“然也,”王鄘詳細講述,“島上分為三股勢力,一為蝦夷野人,二為日本移民,三為漢人移民。我那乖孫兒來信,他在蝦夷縣引種水稻,島上各族百姓皆順服。那裡以前是不產米的,今後就有大米吃了,且口感上佳,種出來的大米皆為良品。”
費映環讚許說:“此大功一件,賢弟養了個好孫兒。”
又聊一陣,王鄘說:“靈翁,天色已晚,移駕寒舍住幾日如何?我有一方大池塘,養了許多鯉魚草魚,飲茶垂釣說不出的愜意。”
費映環婉拒道:“我這次回鉛山定居,有的是時間閒遊,鵝湖鎮挨著上饒,待安頓好了再去。”
“那咱們就約好日子,”王鄘笑著說,“屆時再請周邊的耆老和名士,一邊釣魚飲茶,一邊吟詩作賦。”
費映環笑道:“此亦美事。”
眾人移步至甲板,費映環極目遠眺,在昏暗的江面上,隱隱可見漁火如豆。
知府侯昌趁機訴說政績:“老公爺容秉,如今這廣信府,可謂是物阜民豐,人丁比崇禎年間翻了兩番。人口雖多,百姓卻能得溫飽。家中田地不夠的,都進了茶廠和紙廠。特別是紙廠,廣信府諸縣所產紙張,放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另外,如今商業大興,廣信府又是四省通衢,只這貨物運輸就能養活無數人口。”
費映環點頭說:“實屬不易。我還記得年輕那會兒,大約每過十年,就要鬧一回饑荒。鉛山縣還立了座白菜碑,知縣帶著百姓一起啃白菜,勸導富戶捐糧救活了無數饑民。”
王鄘笑道:“全賴陛下開拓之功,海外已有多個產糧地。每年無數糧食運回,沿海數省皆不愁吃的,糧價也日漸穩定下來。不像前明那會兒,每年漕運耗費無數,南方各省糧價跟著漲。”
“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開疆萬里,四海歸服,此自古未有之盛世。”知府侯昌繼續拍皇帝馬屁。
王鄘笑道:“若非我已老邁,怎也要去北海、蔥嶺、大宛看看。特別是北海的屬國城,看報紙上說,去年建起了蘇武廟,蘇屬國泉下有知亦可安息了。”
當夜,王鄘在船上歇息,翌日清晨拜別歸家。
費映環和婁氏繼續坐船西行,當天中午抵達鵝湖鎮,訊息迅速在四里八鄉傳開。
費氏各宗子弟集體出動,扶老攜幼前來迎接,附近百姓也紛紛來瞻仰老公爺的風采。
“老爺,可還記得我?”一個老丈由孫輩攙扶著上前。
費映環有些老花眼,戴上眼鏡仔細端詳,隨即欣喜道:“你是……劍膽?”
劍膽笑道:“就是我啊!”
費映環問道:“琴心和酒魄可還在?”
劍膽傷感道:“都已經沒了。”
“是啊,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