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2 頁)
殿門推開,一列親兵每人扛著一塊厚厚的木板上殿。
劉統勛:「勞駕各位讓一讓!」怔愣的眾臣紛紛讓出殿心。親兵把木板鋪在地上,殿心出現了一個大大的木底圓形,就像一個脫箍的木桶底兒!眾臣震愕得說不出話來。
劉統勛一步邁上木板,冷冷一笑:「各位之中,有掌管過糧倉建造事務的前輩,也有人未曾見識過糧倉是怎麼造成的!可我相信,各位一定都看出來了,我腳下的木板,就是糧倉的底板!不錯,這板兒挺結實的,跺一腳,震得腳踝子生疼。這板,派什麼用場呢?糧倉官告訴過我,蓋倉要訣有二:」疏以洩米之氣,藉板以遠地之濕『,也就是說,這板兒,是鋪在地上隔潮用的!如果咱們就這麼認了,行不行呢?「
猛地對著殿外又喝了一聲,「再送上來!」
進殿來的親兵增了一倍,一半人扛著的是一根根近兩丈高的圓木,一半人扛的仍是厚厚的木板。不一會兒,那圓木已經支在原先的木板上那扛來的木板架上了圓木,仍是一個圓形。眾臣似乎看出了名堂,吃驚地議論起來。劉統勛在這「龐然大物」前繞走了一圈,大聲道:「都看到了,像不像一隻沒了邊兒的酒桶?——那麼,糧食擱哪兒呢?」他指著那支著的一根根大圓木,「就擱在這空當裡吧?——不!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糧食,就擱在我頭頂的木板上!也就是說,擱在了離倉頂進口不到一尺的木板頂上!如此一座桶形糧倉,存著的糧食不到三石!「
轟的一聲,殿裡響起一片驚詫之聲。
劉統勛擺手讓各位安靜下來,繼續道:「這是米汝成大人透露給咱們的秘密!
他說,這種倉,叫『雙層倉』,有圓形的,有方形的,也有饅頭形的,總之,都是專門用來應付朝廷的例行檢查的!那些奉旨下去檢查的官員,被領到倉場,然後又被領著爬上這樣的雙層倉上去,從頂上的口子往下一望,滿眼皆是好糧食,於是大筆一揮,便將這隻有數石或者數十石存糧的偌大官倉,寫成了存糧萬石之倉!那倉場的官員,不,那各級衙門的官員,因政績卓著而一個個耀升,一個個翎頂添紅!「
張廷玉:「這雙層倉,劉大人從何處得來?」
劉統勛:「近在眼前!我接到米大人的信後,即赴順大府官倉,只是用了一根鐵釺,便搗出了這驚天巨騙!」
「都開眼界了吧?」響起乾隆平靜的聲音。
劉統勛一撩袍角,跪下。眾大臣齊跪。
乾隆揮手:「撤去吧!」
親兵立即動手,將那雙層倉拆下扛出了大殿,殿門復又關上。
乾隆站了起來,走到御案前,提起了筆,在那「米『字邊新增了一個」量「字!
張六德和李小山上前,將朱箋提起。油亮亮的字穩如大鼎!
眾臣動容。劉統勛眼裡湧起淚花。
乾隆指著手中的御筆,問:「可知這支御筆,叫什麼?」
眾臣齊聲:「賜福蒼生!」
「對,叫賜福蒼生。」乾隆的眼睛濕了,「朕讓你們用這支御筆寫下一個『糧』字,就是要你們記住『賜福蒼生』這句話!」
眾臣山呼萬歲。乾隆急步返回須彌座,大聲道:「張廷玉!」
張廷玉:「老臣在!」
乾隆:「擬旨!——倉場總督米汝成雖死猶生,贈太保,發五千治喪!」
張廷玉:「是!」
乾隆:「準劉統勛二策,即刻丈量河南虛報四畝之數。自乾隆二年無月實行全國普查!即刻查明糧倉舞弊情狀,從浙江開始查起,自乾隆二年元月起延及全國各縣!」
張廷玉:「是!」田文鏡的臉色頓時煞白。
乾隆:「命刑部侍郎劉統勛為欽差大臣,剋日赴浙江、河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