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5 頁)
大家夥兒都把耳朵豎起來了。
尤其是幾個女的,都想見識見識這看似平凡但背景豐富的大叔到底有幾斤幾兩。
孫玉珍當然知道林在山的實力有幾何。
見林在山這麼自信的應戰,孫玉珍心裡偷偷的亢奮,但不敢在眾領導面前表現出來。她努力著管理著純美的表情,柔眸緊盯著林在山,一刻不離的用目光給林在山傳遞著崇拜級的信心。
會議室裡變得完全安靜了。
清了清嗓子,捏出C和絃,林在山用簡單入耳的旋律開始了以“可樂”為題的創作。
他當然不是自己現場創作了。
他是在彈奏另一世內地音樂人趙浴辰的原創歌曲《可樂》。
這首歌的知名度並不高,但由於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傾注其中,所以唱起來是非常有味道非常感人的。
林在山滄桑的嗓子,唱這類在落寞中透透絲絲深情的情歌,是最具有殺傷力的。
隨著節奏慢慢的一開聲,那彷彿加了混音效果的滄嗓甜嗓,立刻就把會議室裡這些專業的或非專業的耳朵給提起來了——
……
可惜在遇見我那天你並不快樂~
可能是因為我們相遇的太晚了~
可是我要走了~
可溫暖要走了~
可否有另一個我在你身後給予快樂~
……
可當我牽著你的手傻乎乎的樂~
渴望的愛情終於在我生命出現了~
可時間倒數了~
可你的答案停住了~
可想到你的臉我還是很快樂~
……
用磁聲柔軟的唱著,就像在講一個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這傾訴的唱腔,柔緩的旋律,結合的恰到好處。
聽著這樣的歌聲,幾個女人腦海裡都浮現出一副關燈後,一個落寞男人在視窗月光的映照下,心酸後悔的畫面。
女人敏感,聽的多是感覺。
林在山這條被20年大風大浪洗禮凝練的嗓子,哼出的旋律,唱出的歌聲,是最令人具有想象空間的。
不用到高潮,僅是鋪墊樂段,他這磁石吸鐵般的聲音,就讓會議室裡這些人的耳朵因為毛細血管變得亢奮而變暖了。
包括對林在山存有芥蒂的馬曉東,都很驚訝於林在山現在的嗓子,怎麼會磨練成這樣了?
馬曉東聽林在山做的這段旋律,其實很一般,有一點點不常用的作曲新意藏在裡面,但並沒達到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程度。
如果換別人唱這首歌,可能效果會很不吸引人。
但林在山唱,他的嗓子讓歌曲莫名的提升了內涵和感人度。不會讓人覺得煩躁,而是讓人想繼續往下聽下去,看看他到底要講出一個怎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和可樂又有什麼聯絡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好奇,馬曉東繼續側耳傾聽。
做了一個小鋪墊的後,林在山直接上深情演繹的高潮了——
……
可能你不快樂~
可惜你不快樂~
可能是我的愛情它來的太晚了~
可他給了你些什麼~你是不是真快樂~
可要聽我的話別再為他犯傻了~
……
可能你不快樂~
可我要你快樂~
可能是我的愛情它來的太晚了~
可我只想對你說~我絕對不退出了~
可以讓你快樂是我的快樂~
……
音域並沒有拔的很高,但他深沉內斂的吶喊,卻是讓人感受到了一箇中年男人潛藏在心底的熱切愛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