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6、平漢路也弄到一塌糊塗。劉峙已革職查辦,目下調馮指揮。此線現在石家莊打著。
7、晉綏局面皆壞於劉汝明二十九軍也。劉乃一準漢奸,最初拒絕湯恩伯入察,後來湯守南口,彼在後方潰退,以致中央軍大吃虧。劉退之前,傅作義來援,到張垣則滿地紅旗,皆漢奸之訊號也。傅乃退,轉為劉軍繳械。劉軍沿路繳傅、湯諸軍之械,直潰到山西。李服膺又不行,於是大同不守。但後來老閻大拼命,打了幾個大勝仗。倭寇乃括滿蒙偽軍共約十八萬來犯,沿長城各口皆攻,遂失茹越口,而賊直入矣。但中央軍八師日內已趕上,老閻賣氣力,八路軍(共)在後面作遊擊戰。大約山西可以支援一下子。可惜劉、李二賊,否則燕山天險,豈易於此哉?[3]
人云傅斯年是文人秀才中少數幾個懂軍事的人才之一,此言大體不差,從他對全國繁亂複雜的軍事形勢和各軍將士心態的瞭解分析可見一斑。
1937年8月1日,蔣介石令派綏遠主席傅作義為閻錫山屬轄的第二戰區第七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為前敵總指揮,從綏遠和山西向張家口增援。同時,軍事委員會設立保定行營,任命徐永昌為主任,林蔚為參謀長,督尋河北省區戰事。8月6日,蔣介石同意將二十九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任命宋哲元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劉峙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分別負責指揮津浦路和平漢鐵路北段與敵作戰。傅斯年在信中所說的&ldo;準漢奸&rdo;劉汝明,當時被編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手下,出任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傅作義為總司令)兼一四三師師長,另兼察哈爾省主席,直接指揮的部隊為兩個師一個保安旅與敵作戰(第一集團軍其它部隊在河間、大名一帶阻敵),由於劉汝明軍閥割據心態甚重,一心想儲存實力,與閻錫山、傅作義、湯恩伯等將領合作並不融洽,遂致綏察晉一線戰事一塌糊塗,最終導致張家口、南口等戰略要地相繼失陷。
就華北情形論,按照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部署,先行鞏衛南口,使戰局形式趨於穩定,而後立刻發動對張北、商都的進攻,尤其著重於張北的爭奪。但劉汝明對於張北漢奸的逆襲,竟延遲一日始行動,而且當他進至張北城邊時,又復誤信偽軍首領李守信之請求,請其緩兵一日,即可反正云云。就在劉汝明猶豫不決之時,日軍紛紛調兵援守張北,並以李守信為前鋒,向劉部反襲,張北前線形勢陷入混亂,直至導致張家口與南口兩處軍事重鎮相繼失陷。
山西省轄境天鎮、陽高在張家口以西,大同以東,它不但是山西的門戶,同時還遮蔽著綏遠的東南。而它的西南是柴溝堡,從這一帶直至大同,由晉軍六十一軍軍長李服膺率部把守。當南口危急時,晉軍總首領閻錫山接到急電,曾下令李服膺率部由柴溝堡出援南口,可是李氏不但抗令不救,反被日軍從柴溝堡一炮所嚇,退走天鎮、陽高。
日軍佔領南口與張家口兩鎮和交通咽喉,察哈爾全省很快被其控制。於是,日軍復以張家口為根據地而進攻大同與張家口之間的軍事要塞天鎮、陽高,叩山西之門戶,以取大同。在這關乎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李服膺依然消極抵抗,致使天鎮於9月8日失陷。第二天,豐鎮告急,孤山與興和相繼陷入危急。與此同時,日軍的另一路則用七輛坦克衝進李服膺司令部所在地陽高,李氏率眾參謀人員出逃,陽高隨之淪陷。13日,大同陷於敵手,晉省門戶洞開,敵軍大隊人馬分兩路向內地撲來,進太行,叩雁門關。時分兵駐守陽高、蔚縣、廣靈、靈邱、淶源等平漢與平綏路間唯一可連線地帶的劉汝明部,見日寇氣勢洶洶,紛紛潰退,致使局勢江河潰堤,不可收拾。雖有中共指揮的八路軍林彪一一五師在平型關對日軍予以嚴重打擊,但仍未能阻止敵人南下的步伐,具有&ldo;天險&rdo;之稱的雁門關於9月27日棄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