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5 頁)
,授太常一職。
先帝在位之時,有次欲策馬從山巔疾馳而下,結果被袁盎勸阻。
袁盎怎麼勸諫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倖。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車驚馬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
因此,對於上位者,想要勸諫,首先,你的話得能讓他聽進去,聽不進去,就算哭死也是沒用。
其次,勸諫也要從對方的身份、地位、性格方面入手。
不懂這些,就擰著性子硬要勸阻的,統統都只是莽漢,除了讓對方因為你魯莽的行為,更加厭惡和討厭你所說的話之外,基本沒有別的效果。
想到這裡,汲黯就拜道:“臣蒙殿下不棄,不以臣卑鄙,臣斗膽上奏,此處應加一句……”
汲黯雖然年紀不大,但勝在家傳淵源,而且博覽群書,看過的書少說也有七八萬字……
嗯,在這個時代,看過七八萬字的書的人確實算的上拔尖的人才了!
因為《道德經》五千字,已是鴻篇鉅著……
“請汲卿不吝指教……”劉德也非常謙虛的道,術業有專攻,在汲黯這種學霸面前,劉德覺得自己還是明智點當孫子比較好。
“臣愚以為此處加上一句‘通其便,使民不倦’比較好……”汲黯拜道。
這自然是試探了。
這一句話是黃帝所說,三皇五帝,自然也是世人所共尊之聖賢,他們的話,基本上也是這個時代的普世價值。
不憚是黃老派喜歡,法家也愛引用,就連儒家都是奉為圭壁。
只是具體情況各有不同。
黃老派各愛黃帝,法家則是有用就拿來,沒用丟一邊,儒家則更推崇堯舜禹。
汲黯想來,只要劉德不反對,他就少不得要在這篇奏疏裡摻雜點私貨了。
所謂文以載道,一片文章,是有生命和感情的。
從劉德的這篇奏疏裡,汲黯看到的是法家的思想在閃光。
這怎麼能忍?
劉德聽了汲黯的話,託著腮幫子想了一會,才想起來,汲黯的話語出《易》,據說是黃帝曾經說過的話,在這一句之後,緊接著的就是‘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這句話往這上面一加,前後一聯絡,立即就被塞進了一些黃老派的思想。
劉德想了想,點點頭道:“術業有專攻,便以卿之意見為準吧!”
確實,滿篇的法家色彩太過濃郁,難免讓看了的人驚呼:又出了個喜愛申韓的皇子。
這對劉德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加點黃老派的東西,沖淡一下法家的意識,也是不錯。
汲黯心中暗喜,這只是個開始,有了這個試探就說明這位殿下並不排斥黃老學說。
不排斥就好!
這些年來,儒家學派發展迅猛,雖然在朝廷中他們還缺乏足夠的力量,但在民間,儒學已經壓倒黃老學,成為了第一學說。
這可是個危險的訊號!
雖然黃老學說本身就是走的高層路線,然而但凡有點見識的人知道,再這樣下去,難保有一天,宮裡面也會受到民間的影響,轉而推崇儒學。
特別是最近十餘年,宮廷的啟蒙老師,基本都是由儒家學子把持……
汲黯此來,可說是揹負著斬斷儒家伸向皇子們的邪惡的觸手的任務,無數師長可是殷殷期盼著的!
想到這裡,汲黯就欣喜的點頭道“諾!”
有了劉德准許,他就可以大刀闊斧的施展他的才幹了。
於是,接下來半個時辰變成了劉德跟汲黯的拉鋸戰。
“殿下,臣以為此句不妥……”汲黯捧著帛書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