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燕京亞運會(第2/4 頁)
是全力以赴了,這次比賽是在自己家門口舉行,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寄託了國家、民族以及所有親朋好友的希望,這要是失手了,這口大黑鍋他得背一輩子!
但是,競爭對手實在是太弱了!50米還不到,他已經落了第二名三個身位,70米的時候,他已經超出第二名3米多的距離
整個體育場館上空,響徹著“禹天”的名字,禹天卻莫名地感到一陣失落,興奮感在退潮,憑藉慣性第一個衝過了終點
禹天收住腳步,隨便活動一下身體,感覺好像剛剛熱完身,肌肉沒有一點痠麻和疲憊感,挑了挑眉頭,轉身看向記分牌
記分牌上已經給出了男子百米決賽的最終成績,“9秒96!”不錯的一個成績,可是在禹天眼中,這只是他平時訓練和測試的成績
場館內的同胞們很滿足,別管多少秒,拿了金牌就好,要知道,賽前,華夏人早早地就把這枚金牌算進自己的口袋,無數體育愛好者們都是言之確確,禹天絕對是沒有對手的,這枚金牌那是鐵鐵的
在巨大的歡呼浪潮中,場館內懸掛的巨型螢幕上開始播放比賽的回放鏡頭,鏡頭始終對準禹天,現場的觀眾、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透過觀看比賽回放和慢鏡頭,禹天的起跑、前半程、後半程以及衝刺的動作,還有他轉身看向記分牌的動作,都清晰顯示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禹天贏得太輕鬆了,禹天以一種無敵的姿態,輕輕鬆鬆的取得了比賽的勝利,甚至有不少人對禹天的肢體語言作了解讀,禹天身上散發出一種無敵的寂寞感
至於那些遠道而來的西方記者和媒體們,如何看待禹天這次的表現和成績,怎麼才能編出最大的唬頭來,那就讓他們傷腦筋去吧
跳遠決賽也結束了,王鐵發揮出色,跳出了平常訓練的最好成績,最後取得了銅牌,他自己非常滿意;
禹天和周宇兩個燕京坐地戶做東,宴請王鐵以及省田教練和校友們,大家小聚一下後,又匆匆作別。
禹天回到燕大蔚秀園的小窩,時間已經到了10月9號,接下來可以好好休息一陣子了。
這段時間,還有幾個好訊息傳來,發小王浩在努力復讀一年後,也考上了省師範大學,與張小樂、李東他們在省城會師,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禹天暑假沒回家,老爸、老媽請了探親假回了趟魯東老家,禹山、禹東陪著他們一起,聽老爸提起,這次回去要給爺爺、奶奶遷墳,以前經濟條件差,老家有人去世,都是直接埋在自家的地裡,現在條件好了,當然要找個風水好的地方重新安置,方便後人祭拜。
禹天尋思過在禹家村建個‘禹家祠’,一是供養先人牌位,二是可以安置上了年紀的孤寡老人,讓他們老有所養。
有這個想法並不是有錢騷的,他還有通盤的考慮;
話說農村土地承包以後,大家各幹各的,人心也渙散,農村基層組織基本就散架了,而舊時期的宗族管理模式又早就被破除了,村民缺乏約束,少人管教,很多不良風氣開始抬頭
事實證明,包產到戶的單幹模式雖然優於過去的吃大鍋飯模式,但還是一種效率低下的生產模式,農村要共同富裕還需要走上集約化合作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模式,前提是需要整合各家各戶的各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提高勞動和生產效率;
加強禹家村基層組織力量,禹天還沒有能力和資格參與,他想透過設立‘禹家祠’,慢慢恢復一點宗族管理的權威,以氏族中老人的輩分和威望約束村民的思想和行為,增強集體的凝聚力,走上集約化合作的更高效率的發展模式。
之前跟老爸說過自己的想法,老爸是認同了,這次回鄉也需要聽聽村裡老一輩人的想法。
禹天給爸媽轉過去500萬,先給禹家村修一座小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