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3 頁)
一陣中軍帳鼓響,但見李世民頭頂飛鳳金盔,身穿大鵬貼背錦徵袍,腰繫獅蠻帶,健步登上點將臺,目光似閃電、如流星,威嚴地掃視將士們一遍,而後抓起令箭,點兵派將。刷刷刷,分派完畢‐‐
第一隊(前部先鋒):大將秦叔寶,總管殷開山;第二隊:大將丘行恭;第三隊:大將侯君集;第四隊:大將公孫武達;第五隊:大將渾幹。
李世民則自率兩位堂弟,江夏王李道宗、淮陽王李道玄為中軍。加上前期已發的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計約八萬大軍。
李淵見李世民排程有方,更加高興,將自己的坐騎、御馬特勒驃牽來,賜於李世民。這特勒驃乃西突厥所獻、乃萬裡挑一的良駒,頭至尾長約一丈,蹄至脊高約八尺,且沒一根雜毛,色如紫霞。李世民乃愛馬之人,見了特勒驃大喜,辭別父皇及百官,翻身上馬,執鞭指點軍兵進發。
李世民醞釀出征之時,天下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後,河北的竇建德不甘落後,自立為王,建天子旌旗,山警入蹕。並依靠突厥,向唐領地大舉進攻。
竇建德也是隋末起義軍的一個名角。他原為貝州漳南人。少年時代就孔武有力,很講義氣。大業一年,郡守選拔勇武者為統領,竇建德當選,當一名小隊正。適值其友孫安祖也被縣令強召服役,安祖不從,被縣令鞭打,乃殺死縣令,投靠竇建德。
竇建德有心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於是招些逃兵、無業之人,交給孫安祖,對他說:
&ldo;文帝時,天下富庶,發兵百萬徵討高麗,尚不能取勝,今餓殍遍地,百姓流離失所,皇上不恤民情,雖親自督戰遼東,又焉能取勝!大丈夫當立蓋世之功,死也死得其所。高雞泊廣大百里,蘆葦稠密,你帶這些人或打魚,或出泊擄掠豪富行商,足以自活。等天時到來,我再來找你,以立大功於天下!&rdo;
孫安祖家被水淹,妻子已餓死,已無後顧之憂,遂滿口答應,領人進了高雞泊。
竇建德為人俠義,名聲在外,當時常有小股義軍,在潼南一帶打家劫舍,卻從來無人擾害竇建德家。郡守以為竇建德交結賊徒,派兵將其全家老小,一併抓去殺掉。竇建德聞訊,即率手下人,脫離隋軍,投奔清河界起兵的高士達。後來竇建德又收編了孫安祖的部下,軍力逐漸擴大,多達數萬人。大業十二年,竇建德領兵打敗了隋涿郡通守郭絢,太僕卿楊義臣,軍威大振,於次年自立為長樂王,盤踞於河北一帶。
武德二年(619年)六月,竇建德攻陷滄州。八月,攻陷洺州、相州。九月,攻陷趙州。
十月,竇建德親率數萬大軍,直撲黎陽,斬殺李世勣驍將丘孝剛,繼而攻破城池,生擒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父親李蓋、秘書丞魏徵、以及外嫁寓居黎陽的帝妹同安公主。
正在行軍中的李世民得此訊息,寢食不安,立即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商量。大家一致認為,大軍已發,回救淮安王、同安公主等人已來不及,必須儘快擊敗當前的大敵宋金剛、劉武周,否則,待竇建德生成大勢,情況更為不妙。
李世民思前想後,決定大軍直趨龍門,與宋金剛主力對陣,儘快殲滅之。
農曆十一月,正值隆冬,滴水成冰。大軍至黃河邊時,冬雲低垂,天氣突變,蒙古高原的寒流正卷著鵝毛大雪呼嘯而至,狂暴地掃蕩著黃河兩岸,陡峭土坡的短樹上,掛滿冰凌,天地被攪得灰濛濛、昏沉沉的。將士們幾乎睜不開眼,紛紛要求找避風的地方,安營紮寨,等天晴後再過河。
李世民未做答覆,帶著幾名衛士,親自下黃河勘探道路。李世民向河中心走了兩里路,河面上布滿冰雪,昔日咆哮的黃河彷彿被凍僵了,靜靜地躺著與蒼茫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