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3 頁)
---------------
三寬容與報復(2)
---------------
張繡來得也很是時候。曹操其時,&ldo;挾天子以令諸侯&rdo;才剛剛三年,天下不服的人不可勝數。他自己在社會上的名聲也不太好。後來陳琳代袁紹起糙的討曹檄文,就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從來就不講道德,只不過鷹爪之才,甚至說&ldo;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rdo;,簡直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壞蛋大流氓。此類文章,歷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其中難免誣衊不實之處,但有些事,恐怕也非空穴來風,曹操自己也有口難辯,說不清楚的。因此,他實在很需要有一個機會,來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很需要有一個典型,來證明自己的容人之量和仁愛之心。張繡此時送上門來,真使他喜出望外。因此他不但盡釋前嫌,而且始終如一地對張繡信任有加,給予的封賞也總是超過其他將領。對於賈詡,曹操更是既感激又欣賞‐‐感激他雪中送炭,曹操曾感激地對賈詡說:&ldo;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rdo;欣賞他謀略過人,因此就連立儲大計,也要與賈詡密談。這就不再是為了示人以德,而是真誠地引為知己了。如果說,謀臣之智,首在&ldo;審於量主&rdo;(能夠審慎而準確的選擇自己的服務物件)這是曹操另一位謀士郭嘉的話。那麼,君主之明,則首在&ldo;知人善用&rdo;。應該說,曹操和賈詡都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合作,是中國政治史上一個成功的範例。
賈詡為曹氏集團服務了兩代人,在文帝曹丕朝官居太尉,七十七歲去世,諡曰肅侯,結局比某些曹操自己營壘裡的人還好。
曹操能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人才的寶貴。
曹操很早就意識到,正義的旗幟和精銳的隊伍是克敵制勝的兩大法寶。還是在起兵討董卓的時候,袁紹曾問過曹操,如果討伐董賊不能成功,你看哪方面能做我們的依靠和憑據(方面何所可據)?袁紹自己的回答是:南據黃河,北佔燕代(泛指今河北北部和山西東北一帶),兼領戎狄(指烏桓),南向以爭天下。曹操卻淡淡地說,照我看,任用普天下的智慧之士,用正道和正義來統帥他們,就左右逢源無所不可!在這裡,曹操利用漢語詞彙的多義性,表達了他與袁紹不同的政治見解。袁紹問&ldo;方面何所可據&rdo;,這個&ldo;方面&rdo;,可以理解為地理位置,也可以理解為政治條件;據,則既可理解為據點,也可理解為憑據。如此,則曹操的話就可以理解為:只要依靠正義和人才,什麼地方都是根據地。曹操的見識,已明顯地高出於袁紹之上。這也是曹操後來與袁紹逐鹿中原時的態度:你打軍事地理牌,我打政治人材牌,咱哥倆就玩他一把好了!
袁紹當然不是曹操的對手。他的優勢,是位高而勢眾。可他政治上短見,軍事上弱智,組織上低能,有了機遇也抓不住,有了人才也不會用。袁紹那邊是很有些人才的,有的水平還很不低,比如沮授、田豐。沮授勸袁紹&ldo;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rdo;,同毛玠&ldo;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rdo;的建議幾乎如出一轍。田豐則更是策無遺算,料事如神。可惜,這些人才全都沒被他真正尊重過。田豐被關了起來,沮授被晾了起來,許攸氣得投奔了曹操,剩下的那些貨色,不是缺德(如郭圖),就是少才(如審配),要不然就是一介武夫(如顏良、文丑)。最後,武將中最有謀略的張郃(音合),也因袁紹的拒諫和郭圖的誣陷而投奔了曹操,終使袁紹全線崩潰,全軍覆沒。
曹操卻正好相反。他深知人才的重要,也清楚自己的分量。&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