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4/4 頁)
深,功高權重,各大王公家族之間又有著盤根錯節的姻親聯結。平時,就連 你父皇也對他們禮讓三分的啊!” “母親,女兒不管什麼王公世家、柱國將軍,女兒就想和那農婦的兒子去過百姓的 日子。如果母妃皇兄和父皇都不肯答應女兒,縱然這世上千百條生路都堵上了,總還有一條 死路,只怕誰也攔不住的!” 娘娘的臉色青白起來,咬著牙說:“我兒,這次你就是真的死了,你父皇也不會答 應你嫁那奶孃之子的!今天是娘知道你這份心事。若是他人得知,只怕那周家兒子連今天晚 上都活不過去了!” 公主聽了母親的話,又驚又痛:“母親!女兒即使不能和他同生,也要和他同死… …” 公主丟下這一句話,頭也不回地跑出了紫雲殿。
李妃見女兒竟這般死心,又氣又痛又憐。因怕公主出什麼事,急忙令兩位心腹悄悄 跟著,有什麼異常舉動趕快來報。
議定尉遲公子與賀公主的婚事後,武帝令孝伯與寧蜀公商議嫁娶之事。
孰知,那尉遲公子連著兩番上奏,感激聖眷隆恩。然自己未曾為國家朝廷效犬馬之 力,不願受領朝廷格外恩賜,奏請聖準自己建立武勳後正大光明地得以晉封。並奏請以三年 為限,恩准他離京西戍蜀秦邊地,沙場建功後再迎娶公主。武帝心下讚歎尉遲公子的志氣, 禁不住他兩番三次的上奏,便來到後宮與李妃商議此事。
李妃見尉遲公子奏請緩娶公主,便感到事情還有轉機,不覺鬆了一口氣:“陛下, 公主年齡尚小,加上突厥逼親時撞傷,尚未平復,曾在臣妾面前透露眼下最 恨婚嫁二字,臣妾暗裡還在擔心呢。眼下尉遲公子執意如此,公主若能留在宮裡療養兩年身心 ,倒正合了臣妾的私心了。” 武帝聞言,當下便敕準了尉遲公子的奏請。只因掛念姑母大長公主乃年邁之人,子孫又多 不在京城,便同時詔令尉遲迥、尉遲運父子二人還京,總理京師宿衛之職。
大長公主見聘定公主之後,佑兒仍舊執意還要離京,又見陛下特詔長子尉遲迥和孫子運兒還京 ,雖心下不樂,卻也沒有阻攔的理由了。
上元過後,武帝率部南巡,詔敕太子留守京師實習署理朝政。
太子在京中每日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的懈怠,而且每日早晚總要先過紫雲殿來問 候母妃一番。
因為公主的緣故,李妃又詢問了一番有關周家兒子的情形。太子把周將軍從比 武奪魁到跟隨自己出徵,從以少林藥方為大軍治病到以奇謀勝敵,細細地對母妃說了一番。
又感嘆道:“父皇對周將軍這人也很讚賞的,曾對兒臣說可惜他出身寒門。若為公侯 子弟,必可成為朝廷國家的棟樑。” 李妃暗自思量,若果然這樣的話,女兒倒也算是識人。又想,眼下若是太子在位, 此事便有幾分指望。周將軍不僅人生得英武俊逸,又文韜武略過人,還是太子擢拔起來的親 信。最要緊的是,作為女人她知道女人最看重的就是兩情相悅。雖說周將軍的母親是奶 娘身份,但畢竟還是不同於一般宮人的,一冊詔書倒也可以晉封為夫人的。
可是眼下卻是根本行不通的!二十多年的夫妻,李妃太清楚陛下的性情和為人了 ,他無論如何也決不會允許女兒下嫁一個平民的兒子。一如掖宮後位虛設十幾年,他也 不會冊封自己為後一樣。除非周將軍果然是一位曠世奇才,恐怕也得等到他屢建戰功、名震 朝野之後,才有可能得到陛下的重視。
然而,自古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