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六 中微子監測(第1/2 頁)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正文卷三零六中微子監測不過現在火星還沒有定型,沒能佈置聚靈陣,所以從十二個平臺方向,傳遞過來的靈氣,數量也並不多。
而且火星的增重計劃還在持續進行中,每個月,都有超過幾十萬顆廣島原子彈爆炸能量的小行星,撞擊在火星表面。
這種撞擊對於藍星這樣的星球,都有著引發末日的危險,至少十幾年的時間,浮塵遮蔽大氣層,造成一個大冰川時代,還是極有可能的。
但是對於火星來說,卻沒有多大的關係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片荒蕪,沒有任何生命的存在。
其實藍星也一樣,毀掉的只是人類文明,對於藍星本身,沒有任何的影響。
雖然不會毀掉火星,但是火星表面上,一定深度的人造建築,基本沒有留下來的可能。
因此現在的火星,並不具備登陸,建造符陣的條件。
其實要不是著急對火星改造的話,楊青更想對火星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探查。
因為火星是不一樣的,它跟金星完全不同,它比藍星更遠。
雖然火星與藍星和金星,同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不過過小的質量,還有相對偏遠的距離,讓火星冷卻的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早期的火星,應該跟藍星一樣,熔岩遍地,火山密佈,完全沒有生命誕生的條件。
不過在幾十億年以前,火星冷卻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它的上面,應該會有液態水的存在。
即使現在看到的火星,它的上面雖然沒有了水的蹤跡,但是水流沖刷過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辯。
有了液態水,還有相對稠密的大氣,它的上面就有了生命誕生的條件。
雖然生命很脆弱,但是生命頑強的一面,同樣超乎人類的想像。
水熊蟲可以在太空,零下二百多度的低溫中休眠,某些真菌的孢子,也能在宇宙中休眠,直到遇到合適的環境中,還會重新萌發。
而火星冷卻的速度快,是相對於天文尺度而言,是那種能夠坐看恆星的誕生和毀滅上帝角度。
實際上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數億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足夠火星上誕生繁盛的生命了。
生命大爆發的寒武紀,距離現在,也不過六億年,那個時候出現了大量的海洋無嵴椎生物,其中以三葉蟲為主要代表。
除了這些無嵴椎動物,還有大量的貝類,鸚鵡螺等,植物主要以藻類為主,還有一些微古植物。
這裡說的意義其實並不在於火星的冷卻週期中,會留下一個長達六億年的時間,等著生物的發展。
而是在於,生物的發展,可能會出現跳躍式的進展。
就像寒武紀,在它之前,海洋中就只有微生物,而在它之後,原始的嵴索動物就開始出現了。
其後生命就開始朝著嵴椎動物發展,直到恐龍開始佔據藍星,然後因為小行星的撞擊,適應不了冰河時代的低溫,它們在幾百萬年內,逐漸滅絕,然後能夠保持身體恆溫的哺乳動物開始統治整個世界。
植物也是如此,雖然它們的進化速度更慢,不過因為原始藍星的環境變化,更加適應環境的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主導地位,並且一直繁衍到如今。
另外人類的歷史,實際上遠比想象中更加短暫。
雖然幾百萬年以前,就已經有了能夠使用工具的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但是在那個階段,它們未必比一群狒狒更聰明。
真正的人類祖先,也就是智人,它們的出現,並不會多於五十萬年。
彷佛有種引領,讓石器時代,揮舞著不那麼鋒利強大的武器的原始人,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
儘管大型勐獸,依舊會對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