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5 頁)
軍趕到京師腳下的時候,東虜都已經從遵化出關多時了。
大貝勒阿敏還留下個木牌叫:各官免送。
這事算是大明丟盡了臉面,事後崇禎皇帝大怒,連總督巡撫總兵副將等等在內,砍了三十四顆腦袋來洩恨。
至於魯軍,勤王雖晚,好歹一直在路上爬,又沒有守土之責,好歹是沒有人倒黴。
不過說起行軍速度,人家的嘴巴也是能笑歪。
大軍前行,準備就花好多天,走在路上,一天行軍速度就是十五里。
這個速度,皇帝居然也沒怪罪,因為有一支川軍從接令到趕到北京,走到半路就花了小半年的時間,後來還是兵部下令,叫他們直接返回去了。
這支川軍,行軍速度是平均一天十里!
朝廷的大軍,有記錄的,哪怕是純粹的騎兵,平均一天,沒有超過二十里地的!
這個行軍速度,比起兩千年前的秦軍都不如,秦軍的行軍記錄,一天是四十里,漢軍和唐軍也差不多是這個速度。
結果到了明朝,因為文官掌握了軍隊後勤,原本發給軍隊的糧食由各地文官來負責,軍隊行軍,飯食或是紮下營後送到軍中,或是由沿途的州縣做好了送到軍中。
這樣原本是好事,輜重不需帶的太多,但世間哪有什麼便宜事?沿途官府有的州縣相隔就三四十里,誰知道這些大兵會不會多趕幾步,一天多吃一頓,或是多要一些糧食?
文官們為了杜絕貪汙和浪費,於是規定紮營當天沒有吃的,也不送糧食,紮營第二天才供給飯食。
於是所有士兵都知道,這一天只要拔營,從早到晚就得餓著肚子,除非是自己去想辦法,不然的話,只能在第二天才有飯吃。
這樣一來,一聽說拔營,士氣就立刻跌到谷底,甚至有譁變的可能,為了儘可能叫士兵多吃幾頓,一搬是走一天,停兩天,加上士氣低落和道路失修等原因,一天能走二十里路的軍隊第一可能是精銳,而且士兵都很耐餓,第二就是該軍有較強的後勤保障能力,否則的話,一天走十里十五里,才是大明軍隊行軍的正常速度。
現在張守仁要挑戰的,就是一天半的時候走二百一十七里,這個主意,不可謂不瘋狂!
第八十五章 敬畏(1)
第八十五章敬畏
方家集的賭坊派出來的證明人有五六個,每人跨下都是一匹好馬。
從賭坊開賭到接賭,一切手續弄完也就半個時辰多一點,所有的中人都是在這個時候騎馬攆了上去,他們要一直跟著大隊走到登州再回來,然後證明浮山軍到達沒有,或是全部到達,或是七成,六成,四成等等。
反正按全部和幾成的數字,賭坊會按人家買的數字賠出來。
這樁事,幾乎成了方家集的一樁樂子,當然,沒隔多久時間訊息傳回來,那就是除了少數人樂之外,大多數人哀聲四起了。
……
……
後頭跟來幾個騎馬的人,不遠不近的吊著,看模樣也是普通人,不象是營兵或是什麼響馬,也不大象是細作。
隔著裡許,張守仁和幾個小旗官先後觀察了一下,確定這幾個礙眼的傢伙雖然鬼鬼祟祟的,不過並沒有什麼惡意之後,也就不理會他們了。
整個隊伍在地上走出沙沙的聲響,六百餘人還是三人一橫隊,整條縱隊猶如一條翻動著的巨大蟒蛇,在官道上快速的遊弋著。
偶然也會有趕著馬車或是騎著騾子驢子的過客經過,看到大隊的官兵過來,這些人趕忙閃到一邊,讓開道路給軍隊先走。
以往有這種情形,客商被調戲,或是被敲詐,甚至侮辱毆打一通也有可能,兵痞打人或是拿你東西是不講理由,只看心情的。
今天過來的軍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