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7.21江戶地震(第1/4 頁)
霓虹國每年大概要經歷1000次以上大大小小的地震,6級以上的平均下來每年都會有,不過這裡一般使用“震度”這個概念,大概可以理解為當地人們感受到的搖晃劇烈程度,離震源距離不同的地方震度肯定是不同的。
傳說中霓虹人民在地震中反應冷靜,訓練有素,陸啟看出來了些,平時的應急知識灌輸到位,經歷得也多,表現自然也會相對有序些,但也沒有傳聞中那麼誇張。
大自然面前人力何其渺小,面對這種自然災害的時候,人們驚恐和慌亂這種本能依然是情緒的主體,有所區別的更多是來自於每個人的不同的性格。
就像51區策劃們正在摳腦袋的那72種人性,在這裡比較容易體現的是其中的判斷性,用來描述果斷程度的元素。
看得出來椎名真帆判斷性上應該是ax數值,殺伐果斷到位。
而且這種時候第一反應是“讓領導先走!”也不容易。
不過既然她能拖著陸啟往外走,可見江戶灣這一帶震度並不是很高,搖晃得太劇烈了人都站不穩了還走什麼走,找個三角空間比如承重牆牆根,內牆牆角這種地方趕緊蹲下保證自己不要被掉落的天花板砸到才是。
而且四十二江戶分公司這棟樓很矮,畢竟是江戶灣這種海邊,總共就三層,大會議室在二樓,疏散起來比較便捷。
如果是什麼十幾二十幾樓這種也別多想了,電梯肯定是不敢乘坐的,就算體力跟得上,跑到一半不搖了也會顯得有點呆,還是就近緊急躲避,等搖晃過去後再迅速撤離到空曠的地方比較好。
陸啟立刻反應過來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老闆,立馬對會議室裡所有人高呼:“所有人!挨個下樓,快!”
他其實也沒啥經驗,一般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應該會是先等一下,因為很難判斷這搖晃下一秒是會持續,加劇,還是戛然而止。
就要賭人家的槍裡沒有子彈。
但陸啟似乎在領導者這個位置待久了,本能上會是讓這個團隊先行動起來,作為領導他要是鎮定自若不慌亂,有合理方案佈置下來,也會多少讓員工們安心一些。
他的判斷是,趁著目前還比較安全,趁能撤的時候別墨跡。
“椎名小姐,你先帶他們下樓,我去三樓看看!”陸啟對椎名真帆道,然後自個兒往三樓跑去。
“好的陸總。”椎名真帆一愣,然後立刻開始執行指令,跟著陸啟也有快10個月了,似乎執行陸總的指示開始變成了一種本能的反應。
也同樣是地震頻繁的原因,霓虹國的建築從設計到材料選擇上都具備極強的抗震性,比較公認的全球頂尖,全國上下幾乎都不再有磚結構的建築,取而代之的是輔以樹脂、加氣混凝土、碳纖維等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對安全且環保些,即使倒塌墜落,殺傷力也不至於太強。
陸啟從消防通道跑到三樓,就這麼十來秒鐘的時間,燈光開始明滅閃爍,擺放的綠植盆栽摔在地上,掛在牆壁上的四十二以往作品的海報和畫框,以及一些輕石膏板也從房頂掉落,摔在地板。
陸啟堪堪躲過,顯示出了敏捷的身手。
他此刻甚至有些慶幸這分公司人數不算太多,也就100人不到,要是更多些那確實疏散起來會麻煩些,尤其是這種爭分奪秒的時刻。
窗外的警報聲仍在轟鳴著,陸啟比它吼得還大聲,至少這辦公間裡聽起來如此:“所有人在嗎!”
這話問得就有些毛病,但也無暇去追究語病。
“在~”或驚恐或平淡,又或者大多數是緊張忐忑的聲音從一張張辦公桌下傳來。
陸啟使足了力氣:“麻利些,所有人排隊,現在立刻下樓!快先起來!”
陸啟也不敢跑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