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第1/2 頁)
,回到2002當醫生
又到每本書寫上架感言的時候,
2002年的第一個感言來的略早了一些。
27號中午上架,藉著上架感言,解釋幾個書友大人們經常問的問題。
首先醫療文裡沒有很明確的反派,即便是白色巨塔那種劇裡強行立出來的反派,在我看來其實也各有自己的道理。
一個沒有手術機會的腫瘤患者能在醫院接受心理治療一直到死亡麼?
比如在協和,幾個月的時間,這張床位已經週轉過至少15-20個患者。本來,他們能得到全國頂級專家的治療,延長生命甚至痊癒。結果呢?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其實沒有正確答案,撓頭,有時候真心搞不懂rb人的思維,感覺那段劇情很尬。
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等英特納雄耐爾實現,現實中,我想不到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答案。
回到書中,說過很多次,一直給主角穿小鞋、毀前程的反派其實也就是能力不夠。很多案例我反思了一下,真心不是他故意錯誤治療,就是水平不行、能力不夠。
在我看來醫療文的矛盾只有一個——疾病。
對同一種疾病的不同治療方案構成了醫療中矛盾的來源。
當然,不要臉、不是人的醫生也有,就和各個行業裡都有敗類一樣,沒什麼不可思議的,但那是極少數——就像是王志泉。
解決一個又一個反派,走升級流倒也不是不行,典型的打完一個人後面還有師父、師門、潛心修煉萬年的師祖的套路,一路升級上去。
但我還是堅持認為一個又一個的疾病才是反派。
其次,開篇說沒有分卷,但具體內容其實有幾個明確的線條可以捋一下。
第一卷是人事之爭,40萬字左右結束。
第二卷是技術之爭,主要是指胸腔鏡技術和從前大開胸技術之間的競爭。
在這裡順便簡單展開一下。
技術之爭,是我親眼目睹的。
書裡面很多評論都是年輕時候我和同事之間的評論,從最開始胸腔鏡技術根本沒用再到後來覺得有點用,一直到現在……
我親眼目睹了n槍法、兩槍法、一槍法;目睹了胸腔鏡+小切口、三孔技術、雙孔技術、單孔技術的出現、成長。
話說2010年以後來到臨床的胸科醫生應該都不會開大刀了,一水的腔鏡,用的那叫一個熟。
技術之爭還包括很多細節,舉個例子——同樣是腔鏡手術,肺小結節到底是楔切還是直接切肺葉做淋巴結清掃。
針對肺小結節,很多醫院的技術理念落後到現在還是腔鏡切肺葉做淋巴結清掃。
回到2002,主角必然面對類似的競爭,無論是從人事還是從技術理念。
每一個屠龍少年到最後都會變成惡龍,或許昨天積極推動胸腔鏡技術的少年滿意自己的治療方式,不再接受達芬奇機器人以及日後的新技術也說不定。
至於第三卷和以後暫且不提。
寫這本書的時候每每回想到2002,在感覺有意思的同時也覺得疏遠。已經19年過去了呢,時間過的可真快。
囉嗦這麼多,說點有意思的事兒。
很多細節,只要能諮詢當事人我都會諮詢,儘量做到還原。
比如說過段時間周醫生要去領他的12億,這件事情我諮詢的是身邊一個在2005年中過500萬的朋友。
喏,我身邊真有中過500萬的朋友……算是熟人吧。
原本以為一張支票搞定,其實不是,領獎的細節倒蠻有意思的。
可能地域不同,頒獎的方式不同,但在我們這兒的確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