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悍將奮勇(第2/4 頁)
攻破,橫江鐵索必然不保,整個揚浦防線都將土崩瓦解,全軍有倒懸之危。
但張英此刻急到口舌生瘡也毫無辦法,因為孫策大軍就守在江對岸,他冒然進軍結局只有一個,被半渡而擊之。
兩支旌旗招展的軍隊就在當利水兩岸隔江對峙,雙方將士叫囂大罵,但心態卻是截然不同。孫策將士耀武揚威,得意洋洋。而張英所部則憤怒叫囂,大罵不止。
一名遊騎斥候策馬趕至張英面前,稟報道:“校尉,當利江上的三處浮橋,已經被孫策軍隊阻斷兩處,只有最遠的懸橋還沒被孫策軍隊佔據,但距此地有十二里之遠。”
張英怒罵道:“距離此地有十二里那是孫策故意留下的。我們大軍繞路十二里,孫策就敢從這裡渡江,直驅我方大營。”
一旁親衛焦急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戍堡裡只有戍卒一兩百人,被上千敵軍圍困,陷落只是遲早之事。校尉您的長子憲還在其中。”
張英也已經束手無策,孫策大軍其疾如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徑進而至,已經徹底佔據了天時、地利。
此軍爭之勝也。是兵法上,所有將領都追求的境界。
戰爭勝負從來不僅僅止於兩軍的正面搏殺,軍隊迅捷,執行果斷,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比短兵相接更加重要。行軍打仗,永遠是行軍在前!
面對如此局勢,張英只能大吼道:“唯今之計,只有死戰向前,諸軍爭奮方能擊破敵軍。敵軍猝至,受阻堅城,銳氣已墮,又勢單力薄。即刻浮橋緊渡,進兵破敵,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張英不是庸將,他部下奮勇向前,分兩路進兵。
但渡橋作戰,守方實在是佔據了太大優勢。張飛率領二十多名騎兵首在當陽橋前,就嚇得曹軍精銳不敢追擊。隋朝名將麥鐵杖率精銳府兵渡橋作戰尚且戰死沙場,要靠後續源源不斷的大軍進攻才成功渡江。
孫策所部將士守在江畔,如凌操所言,以逸待勞,殺傷敵軍甚眾。橋面上死屍狼藉,鮮血染紅了整座浮橋,流入濤濤江水之中,不斷有士卒墜落江面,當利水中,江面流血!
張英親自扶旗站在橋頭激勵將士,大吼道:“敵軍箭矢有限,區區百餘人,必擋不住我軍千人!”
本來因為敵軍弓弩亂髮而潰退下來計程車卒,聞言也是勇氣復振。揚浦寨守軍雖然不如牛渚營人數眾多,但亦有三千餘眾。
這麼龐大的部隊規模,堵牆而進,也不是區區百餘弓弩手可以阻擋的。
張英戰意果決,己方有戍堡鉗制敵軍,迫使其分兵對壘。大軍規模五六倍於敵方,若此戰不能勝,被敵軍砍斷了橫江鐵索,大軍雲集而至,那就更沒有勝利希望了。
所以哪怕傷亡慘重,他依舊激烈將士向前猛攻。
而在江南岸,孫策乘馬站在一處土坡上,看著激烈焦灼、血流成河的戰事,跟附近將校感慨道:“這張英著實也算得一員悍將,麾下將士捨死忘生,驍勇奮戰,若非我軍迅捷,搶佔地利,這一戰勝之不易。”
陳武主動請戰,說道:“將軍,弓弩手箭矢已盡。雙方將士慘烈廝殺,焦灼難分。我請步行助戰,摧鋒折銳,擊退敵軍這一次攻勢。”
孫策眉頭一抬,笑著看向陳武。這是真正強軍應該有的樣子。
敢打敢戰,上馬尋機,下馬步射,堵牆而進,一往無前。
孫策一直認為中原五千年,盛唐的軍隊應該是最完美,最符合他心目中理想強軍模樣的。
悍而無畏,戰意果決,敢於刺刀見血,猛烈進攻。比如李世勣滅薛延陀之戰,唐軍精騎六千追殺數百里,遭遇薛延陀主力,敵軍萬矢俱發,唐馬多死。於是李世勣命士卒皆下馬,執長槊結陣衝之,遂大敗敵軍,斬首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萬餘人及馬一萬五千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