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秦國的結構性危機(第2/3 頁)
盼解釋道。
“雖然不能往你們的時代硬套,但這個概念對於您的時代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
嬴政和各時代的文武精英還是滿頭問號,這些字他們都認識,但這些字連在一起後,他們覺得自己成為了文盲。
蕭盼盼也沒在意這些,繼續說道,“秦國的結構性危機在於她的治國理念,耕戰。”
正在跟秦孝公談論變法細則的衛鞅眉頭微蹙,嬴渠梁也抬起了頭,看向了窗外的光幕。
“首先要明確一點,商鞅變法的成功所帶來的歷史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這一事件是中國歷史上唯二的一次,對中華民族核心文明的成功重塑和改造。上一個完成這項成就的,是周公奠定頒佈的周禮。”
“一派胡言!”秦以後計程車大夫們發出了自己的抗議,周公,孔子是他們心中最偉大的圖騰,他們不理解,不明白,為什麼後人會將商鞅這個酷吏跟周公這樣的先賢做對比。
但沒有被儒學徹底洗腦的人,開始思考後人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因為秦的二世而亡,加上漢王朝的外儒內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你們古代的帝王將相們對秦國的治國經驗,和法家思想採取了諱莫如深的態度,這其實是你們在治國學術發展上的一次巨大損失。”
蕭盼盼頓了頓,“當然,這其中還有皇帝這個職業本身的自私性,和後世儒學成為絕對學閥的關係,這兩點我們會找一個機會另說。”
孔丘坐在自己的牛車上,神色不悅,儒學成為學閥,他不喜歡這樣的稱謂。
他的一眾弟子們也心情複雜,儒學能發揚光大他們很驕傲,但從這位蕭姑娘的語氣中,他們讀到了儒學在後世發展中可能存在的負面變化。
“商鞅變法的成功,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將秦國變成了一個古典軍國主義國家。”蕭盼盼喝了口水,“秦人聞戰則喜,其內部動因是商鞅用軍功爵制度,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開啟了平民的上升通道,爵位不再被貴族所壟斷。”
“戰場,立功,得爵,成為了整個秦國百姓生存的主旋律。當然,到了後期,秦國的歷代國王也做了改善和發展,比如除了種地,打仗能得爵位外,發明創造也可以得到爵位。這項政策對於秦國的直接影響,就是讓她變成了一個只會無限擴張的的巨獸。”
窮兵黷武而已。”宋朝計程車大夫們義憤填膺地得出了結論。
“在我的這個時代,有人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所謂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有沒有哪一個國家真正提出過一個長期的,以統一天下為最終的目的的戰略發展規劃了?”
蕭盼盼沉默了幾秒,方便古人去思索。
“答案是沒有,至少在我看見的史料裡沒有。特別是山東六國,無論是管仲的高效治國,屈原追求的美政,還是趙武靈王的改革,都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提出相應具體的政策和綱領。”
“唯獨秦國在以極高的治國效率和堅定的擴張步伐,推動著中國的統一程序。”蕭盼盼頓了頓,“所以秦國有沒有類似的戰略規劃嗎?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確定,秦國的對外戰爭是剛需,它必須往外打,這個國家的君王,將軍,文臣,百姓都需要戰爭,於是打著打著,天下一統了。”
嬴政和他的帝國重臣們不約而同的在心中發出了嘆息,這個所謂的結構性危機是什麼,他們漸漸有了眉目。
商鞅也陷入了沉思,自己的方法錯了嗎?
“已經習慣了對外擴張的秦國,在自己的可控制範圍內拿下了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同時還維持了人數超過一百餘萬的常備軍。這樣的負擔和消耗,對於一個農業國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的。”
“同時,軍功爵制度到了這時也很難發揮功效了,最簡單的邏輯,因為可以分的田已經分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