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3 頁)
《粟裕戰歌》的思想價值
首先,《粟裕戰歌》將時代風雲和粟裕將軍的個人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時代環境的特徵及變化滲透到整個故事中,具有鮮明的史詩特點。
《粟裕戰歌》全面而生動的反映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生活和重大歷史事件,藝術地再現了二十世紀各個時期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情況。《粟裕戰歌》抒寫了粟裕一生所經歷的帝國主義列強和軍閥的統治,共產黨領導下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時間跨越整個二十世紀,既真實地展示了粟裕將軍在歷史轉折時期個人命運和生活方式及心理所發生的巨大而深刻的變遷,也真實地描繪了二十世紀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從而真實反映了百年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若以粟裕父親的安排,粟裕的一生應當在湘西會同那個小山村裡做一個小小的財主而終其一生,然而粟裕卻投筆從戎,走上了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他歷盡種種風險和艱辛,經歷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以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作為自己的職責,捨生忘死,英勇奮戰,最終成為新中國首屈一指的高階將領。
《粟裕戰歌》展示了粟裕將軍從一個讀書人到一代名將的心靈發展軌跡:小時候他樸素的想法是做一個&ldo;除暴安良造福百姓/手持長劍追趕日月&rdo;的俠客,稍大一些產生拉隊伍的念頭源於他家鄉&ldo;任意殘害黎民百姓&rdo;的兵痞,那些兵痞即使是個小小的班長,&ldo;也有城裡的公館&rdo;,排長更是獨霸一方的&ldo;皇帝&rdo;;當他開始接觸共產主義思想,明白他所看到國土被分割、人民生活貧窮痛苦的根源在於帝國主義列強和軍閥的統治時,樸素的念頭終於化為自覺的、崇高的理想,自覺加入到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革命鬥爭的行列中,並為此奮鬥終身。
曾有人對粟裕將軍的戰鬥生涯有一個精當的總結:&ldo;一心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過長江,五人總前委之一,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徵塵,九死一生,十大將之首。&rdo;我覺得&ldo;一心為民&rdo;最能概括粟裕將軍戰鬥的原始動力。抱著這種思想,如果在和平的年代裡,才智過人的粟裕將軍也許會成為一個如袁隆平那樣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或如同焦裕祿那樣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好幹部。但那時的粟裕將軍處在中國最黑暗最紛亂的年代,是民族受壓迫和人民沒有民權和自由的年代,因此,在戰場上進行驚心動魄的殊死戰鬥然後謀求民族發展必需的和平環境和建立人民當家作主所必需的社會制度成為他為人民服務的最好表達方式。
正是為人民而戰這一崇高理想的驅動,使得粟裕將軍在漫長的戰爭年代裡,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戰鬥多麼頻繁,情況多麼險惡,他都能以頑強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在戰爭危急關頭能扭轉乾坤奪取勝利;也正是這一崇高的目的,使得粟裕將軍和他的志同道合者取得了人民最廣泛的支援並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粟裕將軍體現了整整一代革命軍人的崇高理想,他的個人命運可以說是一部士兵到將軍的成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中國革命史。
其次,《粟裕戰歌》把粟裕將軍在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雄才大略,不畏艱難、甘於奉獻的精神和謙遜善良等優秀品質演繹得淋漓盡致,集中表現了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
詩人筆下的粟裕將軍是侗族人,身材並不高大,但身手敏捷,膽識過人。曾有人評價粟裕將軍&ldo;智如張良&rdo;,&ldo;才如韓信&rdo;,&ldo;義如關羽&rdo;,詩人將他稱為&ldo;千古名將第一戰神&rdo;。粟裕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