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1815年的英帝國版圖包括:加拿大人口稀少的沿海,多河流、多湖的區域以及荒涼的內陸(只有屬於東印度公司的哈德遜公司的皮貨站是唯一的移民點);東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半島約三分之一的土地;黑人和富有反抗精神的荷蘭移民居住的好望角沿海一帶;西非沿海的幾個貿易站;直布羅陀、馬爾他島、牙買加、西印度群島上幾塊小領地及南美的英屬蓋亞那;還有地球另一面的澳大利亞博塔尼灣和在塔斯馬尼亞的罪人放逐處。西班牙保留著古巴和菲律賓群島上的幾處殖民地,葡萄牙在非洲仍有一些早年侵佔的地盤。荷蘭在東印度群島和荷屬蓋亞那擁有幾個島嶼和部分領地。丹麥則僅有在西印度群島的一兩個島。法國佔有西印度群島的一兩個島以及法屬蓋亞那。這些似乎就是歐洲列強所需要的,或是它們所能從世界的其他地方所能得到的。只有東印度公司還保持著擴張的精神。
當歐洲忙於拿破崙戰爭時,東印度公司的歷任總督領導者正在印度扮演著以前土庫曼人及其他北方侵略者扮演過的角色。維也納和約簽訂後,東印度公司繼續徵稅、作戰、派使節到別的國家,儼然是一個準國家。然而,根據市場的安排,東印度公司還是要把財富輸入西方。
這裡無法詳述東印度公司如何朝秦暮楚地和各種勢力勾結和爭奪,最終戰勝一切對手的過程。東印度公司的勢力一直延伸到阿薩姆、信德、奧德。當時的印度版圖已類似今日英國學生所用的地圖:由幾個英國直轄的大省包圍的相互連線著的許多零碎的土邦。
1859年,趁著鎮壓印度土軍的大規模叛亂的機會,英國王室把東印度公司建立的&ldo;帝國&rdo;合併到王權統治之下。根據&ldo;印度政府改善條令&rdo;,印度總督成為代表英國君主的總督,設立印度事務大臣,代替東印度公司,對英國議會負責。1877年,貝肯斯菲爾德爵士為貫徹這一條令,擁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同時兼任印度國王。
英國就是以這樣非同尋常的方式把印度和英國結合起來的。印度仍是莫臥兒帝國,但大莫臥兒實際上已為英國的&ldo;君主共和國&rdo;所取代。印度成了一個沒有專制君主的專制國家,既受專制君主政體的弊端的統治,又受無視人格和不負責任的民主官僚機構的統治。印度人有很多苦惱,卻沒有君主可以傾訴;他們的皇帝只是一個金色的標誌。他們只能到英國散發宣傳冊,或向英國下院提出質詢。但是議會越是關注不列顛事務,就越少顧及印度。印度人的命運就越受少數官僚的操縱。
在鐵路和輪船發揮功效之前,除在印度之外,歐洲各國都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擴張。英國一個著名的政治思想學派將國家的衰落歸咎於海外殖民事業。直到1842年發現銅礦,1851年發現金礦,澳大利亞這一殖民地才日顯重要,並很快發展起來。交通工具的進步,也使澳大利亞的羊毛在歐洲市場銷路大開。1849年前的加拿大也沒有顯著的進展,英國和法國移民經常發生糾紛,還發生過幾次動亂,使加拿大很為頭痛。直到1867年加拿大新憲法的頒布和聯邦自治政府成立,內亂問題才得以解決。鐵路改變了加拿大的形勢,使加拿大能夠像美國那樣向西發展,也使其穀物和其他產品能銷往歐洲,同時也使加拿大人在語言、情感和利益上保持一致。鐵路、輪船和電纜確實使殖民地的發展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1840年以前,英國就已開始在紐西蘭殖民。它成立了一個紐西蘭土地公司,來開發島上的一切資源。1840年,紐西蘭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如前所述,加拿大是英國屬地中第一個採用新交通工具,展現新經濟能力的地方。後來,南美的共和國,尤其是阿根廷,在牛羊和咖啡貿易上,日益加強了與歐洲市場的聯絡。以前吸引歐洲列強到海外野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