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2 頁)
,全世界的運河,沒有一條像靈渠那樣,在那樣惡劣條件的下開挖,還能夠完美地續航二千餘年的。國務院於88年公佈靈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靈渠的建築結構中最著名的就是陡門,它是建築在靈渠南北渠中的一種通航設施,作用類似於船閘,操作相當簡便靈活。船閘設定在有些坡度的河段,形似大門,故稱陡門。枯水季節靈渠的水位低,不能保證正常航行。史祿為解決枯水季節通航,創製了古樸的堵水裝置,竹木堵水。但木做的陡門,不管用多堅硬的木材,也易損壞。因而後代修建的陡門,悉用石建,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陡門。陡門關閘蓄水,提高水位的精巧設計,也是現代電閘當之無愧的鼻祖。
靈渠上最有名氣的樞紐工程是大小天。這是一道&ldo;人&rdo;字形分水壩,一南一北分叉在海洋河上。北側一段,靠近通往湘江河道,長約三百八十米。南側一段,靠近通往灕江的水渠,長約一百二十米。其比例恰好是是三七開十分精確地達到了一種設計感。洪水時可漫過壩頂洩入湘江故道,枯水時使海洋河的全部來水進入南北二渠,保持通航水深。由於它有平衡水量的巧妙作用,故名&ldo;天平&rdo;。這種分水態勢,後來被人稱為&ldo;三漓七湘&rdo;,規律一直保留至今。同時,大小天平&ldo;人&rdo;字堤在具有三七分流功能的同時,還蘊涵著中國哲學傳統中&ldo;天人合一&rdo;的思想。大小天平壩的建造非常獨特,大壩迎水面承受河水衝擊力較大,採用大塊的方塊石平鋪排列。當年建壩時候,沒有水泥之類的建築材料,石料之間的連線非常困難。製造者在石塊間開鑿了一個個燕尾槽,然後用生鐵鑄造大小與之相符的鐵碼子,將鐵碼子打入槽中,石塊與石塊就連線起來了。這種將木工中打榫的原理用於水利建設上的傑出創造至今讓人嘆為觀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