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難民(1)(第2/3 頁)
生氣。
“監察御史這次來的主要事情就是兩個,一個是平定白蓮花,一個是安撫災民,其實這合起來是一個問題,沒有受災的災民和劉明也沒有白蓮花發展的這麼迅猛,現在流民遍地,沒有人去種糧食,即使種下了乾旱也收不到多少的東西,土地裡的那點收穫連種子的成本都達不到。至於鄉紳富豪能拿出自己的糧食救濟災民,那是更做不到的事情。現在我們平定登萊兩地也有一年的時間了,朝廷打的算盤也非常不錯,登州府從四十二年就要開始免徵三年,這已經兩年了登州府一定會有存糧,監察御史來的目的,就是要從登州拉走糧食,這不會是個小數目,肯定是越多越好。今天陶大人問我們能拿出多少糧食,就是在和我們估計這個事情。朝廷給我們的指令是免除三年賦稅,我們和陶大人約定的是土地所有收成歸我們,我們負責百姓的吃喝拉撒。現在我確定的是陶大人手中,最起碼有3萬石糧食,這些糧食陶大人不會全部拿給監察御史。咱們公司的情況大家都知道臺灣收成的糧食是綽綽有餘,公司在臺灣那邊大約還可以安置十到十五萬人。登萊兩地現在已經沒有多餘的人,讓公司安排了我看這次受災的主要地點是北直隸,所以我和善丁這些主管商量的是,拿出5到6萬石糧食在山東西部和河南地區進行正在同時收集難民在海州(連雲港)地區運走,運走的人越多越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臺灣現在能拿的出這麼多糧食麼?”董遇時詢問。
“董伯伯從進入臺灣島以後我們就在努力的開墾,不怕土地不夠就怕人不夠用。”吳啟戎笑呵呵的說到。
“啟榮,我和你伯伯叔叔都在,你給我交一個實底,你現在有多少東西?”其實這問題已經在吳夢琪吳夢琳兩兄弟和董遇時心裡埋了很久了,只是這些話自己確實沒辦法說出口,既然今天吳啟戎說了,三人也想問個清楚。
“emmmm……我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吳啟戎倒是沒想過他們的事情畢竟對於興華公司給他們的待遇實在是太多了,這些事情屬於公司的內部情況,雖然他們在公司初期建立和發展時候沒少參與倒是具體資料只有年終時候發多少分紅知道,盈利可以算出個大概多少總數還真不知道。
“興華公司現在有多少人吧。分類都有多少?”吳夢琪先開口了。
“現在登萊兩地在編制內的有9萬人公司本土我們按照基層幹部比例是100:1,臺灣朝鮮加上庫頁島,一共有十四萬人,也就是總數有二十三萬人,其中護衛隊整編營十三個,民兵連隊六十九個,這些民兵都是工廠農場的有兵役登記的,隨時可以組成主力步兵連。其餘的都是工人或者是農民。不過有差不多農民現在分配了土地屬於自耕農不需要公司給他們安排吃穿用度。”吳啟戎說到。
“我記得你們連隊是四四制,這一個營如果也是四四制,那一個營就有……差不多1000多人吧。”董遇時對於駐守在威海衛的興華公司連隊還是很清楚的,那種軍人的精氣神讓他覺得軍人就應該是那個樣子。
“1060人左右。”吳夢琳現在和興華公司的軍營走的很近,對於興華公司總部駐防的近衛營很清楚,所以他爆出更具體的數字。
“這可是有多人的兵力啊。”吳夢琪驚訝的說到。
“父親,您說的那是民兵加護衛隊總人數,其實常備的護衛隊只有不到人。”吳啟戎解釋起來。
“嘶。”董遇時聽著吳啟戎的回答吸了一口涼氣。“興華公司能養活的了,這些人嗎?”
“如果真金白銀的交付,說實話,養不了這麼多人。”吳啟戎也實話實說。“我們利用的是一套很複雜可是很嚴密的票據法子,從萬曆三十八年開始就已經更新了三代了。現在領取公司薪水都是利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