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努爾哈赤的猶豫(第1/3 頁)
到萬曆四十八年年三十,沈有榮參加了在永奠的興華公司傳統節日,喬一琦此時在鎮江,康應乾在鎮江,他們同時也參與了跨年夜的活動,此時兩人才意識到如同和尚一樣的登萊軍確實和大明軍隊不同,他們不需要軍中的營妓,也不需要所謂的什麼封賞,也可以保證有強大的戰鬥力。
而其實說他們組織生活的業餘活動多,不如說他們的生活非常繁忙,兩人從沒有見過如此繁忙的軍隊,白天要進行軍事訓練,晚上要進行文化學習,同為文官出生的兩人,私下的時候都不由得談一句,這登萊軍哪是養士兵,這完全是在養秀才吶,而在他們的連隊食堂看到了公示欄,清楚明白的說明登萊軍日常伙食開銷,因為米麵糧油肉蛋都是興華公司供應,所以他們大部分採購的都是蔬菜,面對每天米飯麵條管飽,天天有肉吃的登萊軍,兩人都是非常得震驚,兩人粗略的算了一筆賬,這登萊軍一營兵馬的開銷完全超過同數量得家丁護衛,更不要提他們裝備的甲冑和武器了。
吃著從南方運過來的柑橘,康應乾樂呵呵的看著文工團年會上的節目。身旁陪同他的是鎮江的團參謀長,這也是這次參加年會的唯一一個軍官,對於軍官們代替士兵站崗,康應乾倒也是習以為常了,和大明那種軍官上下尊卑有序不同。登萊軍官兵一體,而且從不打罵士兵,對於登萊軍康應乾得印象最深刻還有登萊軍中的指導員。
在登萊軍這裡,康應乾得感覺就是忙,而且各種會多,指導員就是個例子,他不僅會規定每個季度會到各個團的團部開會,而且會有很多不定時通知的會議,指導員不僅要開會,還要給各個班長排長開會,傳達自己參加的會議內容。每天還要負責連隊內士兵的文化和思想工作。
對於指導員的工作,為什麼這麼忙碌,康應乾也詢問過自己駐地得團長,團長是一個年齡只有26歲的年輕人,聽到這個問題團長倒是神情很嚴肅,團長講起了自己在外地(臺灣地區)工作的事情,那時候自己還是一個排長,他帶領自己的排在一個分派好的哨所內工作,當時自己的哨所被原住民襲擊,當時的營地只有一匹軍馬,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讓當時身為排長的自己只能派遣一個福建籍計程車兵,給後面的團部送訊息,事情緊急的他並沒有來得及書寫一份檔案,只能進行口述,福建籍士兵雖然學習了一部分官話,但是它的發音和消毒能力,還不是特別的好,導致回去回覆團部的時候,對於攻擊哨所的原住民的兵力報了很多了,甚至連原住民所屬的部落名字也沒有說清楚,雖然自己成功抵擋住了原住民的襲擊,但是這事情也讓自己更加重視士兵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康應乾還記得自己在八月十五那天和正在準備替崗的一個營長的談話,當過兵,站過崗的人都知道,站崗執勤是一項很孤獨、很寂寞的工作。而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過年過節期間,萬家團聚的時候,讓還沒有完全融入到部隊這個大家庭,對部隊的生活環境還不是很熟悉的新戰士去站崗,其想家念家的心理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效率。這時,讓軍官(老兵)去替換他們,既體現了部隊領導對基層戰士的關心、愛護,又能緩解普通戰士的念家情緒,促進戰友之間的彼此團結,還能保證站崗(執勤)任務的順利完成。關心戰士就是關心戰鬥力,而軍官也必須對基層士兵有一定的瞭解對於指揮作戰有很大的作用。
登萊軍在開年會,努爾哈赤可沒有開年會的想法,此時他正在聽取關於寬甸六堡的事情,從七月開始,登萊軍就已經動工修建堡壘,負責周邊防禦的女真士兵和登萊軍陸陸續續進行了60多次戰鬥,除了給自己製造了300多輕重傷員和600多陣亡外沒有任何收穫,反而因為救助傷員,自己又不得不給登萊軍一筆救護費用。從拿過來的公文裡看,女真人對於登萊軍的戰鬥力很是畏懼,以至於女真人不得不感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