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知識文化(第2/3 頁)
說我們為什麼不能當人,那些縣城的老爺和村子裡的老爺,士紳們,他們又不會屙金尿銀,沒了我們這些土裡刨食的老農小農,沒了我們這些抬轎子的他們怎麼有轎子坐?我們沒有老爺反倒是沒了人搶咱們得米麵,沒有人欺負我們,可是老爺們沒了我們他們屁也不是。憑什麼我們就要當兩條腿的牲口,我們也要做人。我們不光要做人還要做有錢人,做人上人。”
“來孩子們和我一起讀,liang 糧 shi食,糧食。”楊項東指著黑板上的字邊讀出來解釋著“糧!就是我們吃的米和麵還有高粱米,米和麵我們都學過,高粱我們以後學,你們看他這個糧字,左邊一個米右邊一個良,良咱們也學過,就是好的意思,良米呢就是好的米,孩子們,我們要吃也要吃好的米。後面的這個食……”楊項東很有耐心。
“老郭說過一段話我挺有印象,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咱們那個時代吃得飽穿的暖,衣食無憂的,來到這個時代,也是官二代,吃喝不愁的,倒是讓我有些不知人間煙火了。今晚你的話到讓我想起來魯迅那篇《狂人日記》的文章,他說自己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我們沒經歷過那個時代,所以也沒辦法設身處地的感覺到。”吳啟榮跟著轉身回山洞的老宋。吳肖連扭頭看著要離開的吳肖連,他有些意猶未盡的扭過頭看看正在教識字的楊項東很是為難,吳啟榮拍了拍他的肩頭,“我回山洞裡,有老宋很安全你就在這裡聽吧。”留下吳肖連,吳啟榮大步跟上老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啟榮,我和項東從二十二日到現在沒下過山了,不僅是我們忙,項東說我不愛動彈。他也懶得動,可是我們都知道,今年降水量大,糧食很多都被破壞了,賣兒賣女的怎麼讓人不心酸,可是我們力量不夠,你看這些孩子,我們不想讓他們幾頓飽,我們想讓他們頓頓飽,不愁吃啊。”老宋站在洞口有些落寞。“老爺們衣食無憂,小老百姓都吃不上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老宋說完,轉身進去山洞。
一節課就是四十五分鐘,下課時候老宋和吳啟榮已經給他們燒好熱水,楊項東安排孩子們刷牙洗漱,新的槐花味肥皂讓孩子們很喜歡。
“你們這又當爹又當媽的。”吳啟榮看了看這個時代年齡只有16歲的老宋不知道他從小吃什麼長大的身高直逼170的吳啟榮。在這個營養不良的年代身高也屬於突飛猛進。例如和他同年卻小三個月的的王小哥身高也只有不到160,可能是老宋這個身體出身貧寒導致他的面容很顯老,看上去有二十多歲。
“差不多了,這裡的孩子們稱呼我是宋婆婆,項東是嚴師傅。嚴格的嚴。也可以是鹽巴的鹽,因為他們覺得項東在屋子裡待得多。畢竟圖紙啥的都是他在弄,覺得他很閒。”老宋也是莞爾一笑。
“有文化就是會嘲諷啊。”吳啟榮也是開心的笑著。
“笑什麼呢?”楊項東走進山洞就詢問。
“說宋婆婆和嚴師傅的事情。”吳啟榮解釋著。
“哈哈哈哈,孩子們頑皮的很。”楊項東走進來拍拍擦擦腦袋上的水。
“還是短頭髮方便。”吳啟榮有些羨慕。“我也想剪短髮,就是怕老頭子不開心捶我。”
“那老頭子得虧沒有活到滿清入關,要不還得聽那句,金錢鼠尾辮乃是新朝之雅政。”楊項東樂出了聲。
“袁彭年那個鍵盤俠,膽小鬼還是別說了。”老宋可沒有讓他繼續的意思。
“明末的那些清流,全部咔嚓了肯定有冤枉的,隔一個咔嚓一個肯定有漏網的。”楊項東恨得牙癢癢。
這話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