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第1/2 頁)
司馬懿搖了搖頭,道:&ldo;戰陣花招乃是雕蟲小技,何足掛齒?如今蜀漢如日中天,百姓心悅誠服;魏國則是軍民離心,一敗塗地,這才是司馬懿向公主認輸的緣由。&rdo;
清瑤聽到司馬懿神色黯然,心中也頗有不忍,安慰道:&ldo;一個國家的盛衰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人承擔?司馬先生切莫想得太多了。&rdo;
司馬懿微微一笑,沒有正面回答,卻神往地說道:&ldo;公主一定還記得魏國武皇帝曹孟德同你先父煮酒論英雄的往事吧。&rdo;
清瑤聽司馬懿突然提及煮酒論英雄,彷彿回到了當初在洛陽同諸葛亮提起那段典故的情景。她也知道這個典故的精髓所在----曹操和劉備分別循著霸道和仁道立身,曹操稱劉備與自己是並世英雄,便象徵了這兩條道路和兩種理念的碰撞,將成為這個亂世的主旋律。
霎時,她心有所感,似乎明白了司馬懿即將要說什麼。
&ldo;並世英雄說得好啊,&rdo;司馬懿感嘆道,&ldo;從那句話算起,蜀漢和魏國已經拼爭了快要三十年了吧。即便如今,曹孟德和你先父都已經不在人世,蜀漢和魏國卻堅持著不同的信念繼續拼爭了下去,直到如今。&rdo;
清瑤淺淺一笑,凝望著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ldo;公主難道不覺得嗎?你便是劉玄德的傳人,而曹孟德的志向竟被司馬懿沿循去指引魏國。我們從新城交鋒到現在,不正是這個並世英雄故事的延續嗎?&rdo;
司馬懿迎向清瑤的視線,一字一句地說道:&ldo;司馬懿一直堅信,民眾需要有力的領袖來為他們作主,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此引導他們選擇正確的命運。任性而為,只會成為如黃巾賊般的一盤散沙。可如今,天下人卻選擇了公主和你先父的信念,選擇了依照心聲,選擇自己的命運。司馬懿雖然仍有疑慮,但不得不相信事實----民眾循本性而為,也可以做到了不起的成就,建立了不起的國家。所以,這一句認輸,司馬懿心悅誠服。我在這個亂世所能做的已經到盡頭。而公主才是當仁不讓帶領天下人結束亂世的真英雄!&rdo;
清瑤認真地聽著司馬懿說完,淺笑道:&ldo;若說英雄,清瑤如何敢當?善良誠實的信念斷非清瑤或先父所創,而是在很久以前便已根植在每一個平凡人的心中。只要秉承著內心的澄澈,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英雄。便是清瑤,也多虧了朋友屢次相救----如丞相和哥哥在洛陽時,如舅父和淮北百姓在壽春時,他們才是那一刻的英雄。天下的未來,正是在無數平凡的英雄心靈相通,攜手並肩前進的步伐之中,又豈能是清瑤一人可以居功的呢?&rdo;
司馬懿才智乃天下翹楚,豈不知清瑤所言?之所以與清瑤看去的世界千差萬別,只在對人心信念的毫釐之差。但這毫釐之差已根植在他的本性之中,又如何是清瑤一席話所能改變?他只自嘲地笑了笑,道:&ldo;司馬懿枉活了幾十年,自認才智冠絕天下,不料竟在歧途中積重難返,真是可笑啊。&rdo;
清瑤釋然一笑,對司馬懿說道:&ldo;過去的事情還去想那麼多幹什麼呢?我記得許子將風評曹孟德時,曾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司馬先生既然自認是曹孟德傳人,又為何不能在將來的清平世間為國為民做一番貢獻呢?&rdo;
司馬懿笑著搖頭:&ldo;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司馬懿在錯路上薰陶得久了,只怕以後處事皆會帶著詭道負民的習慣,難以像公主一樣清心了。再說,治世能臣又何止千萬,加我一個不多,減我一個不少。司馬懿心意已決,此番道別,當結廬山間,修史著書以了此生此刻司馬懿想通一切,只覺海闊天空,故而萬望公主成全!&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