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16世紀40年代,蘇萊曼一世開始採用哈里發的稱謂,以先知穆罕默德和麥地那時代四大哈里發的繼承者自居,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儼然成為整個伊斯蘭世界和全體穆斯林的精神領袖。保衛伊斯蘭世界的疆域、統率穆斯林對基督教世界發動聖戰和維護伊斯蘭教法的神聖地位,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的首要職責。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著名的聖門弟子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的陵墓所在處建造清真寺,供穆斯林憑弔。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曾經於倭馬亞王朝初期參與圍攻君士坦丁堡,戰事期間病故,葬於君士坦丁堡城外的金角灣附近。穆罕默德二世將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的陵墓所在視作聖地,意在提高伊斯坦堡和奧斯曼帝國在伊斯蘭世界的宗教地位,拉近伊斯坦堡與阿拉伯半島兩座聖城之間的距離,拉近奧斯曼帝國家族與先知穆罕默德之間的距離。從1514年起,每逢奧斯曼帝國軍隊出征前夕,蘇丹必先親自憑弔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的陵墓。1566年蘇丹塞裡姆二世即位後,憑弔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的陵墓成為歷任蘇丹登基儀式的組成部分。新即位的蘇丹首先自宮廷出發,經海路抵達金角灣,憑弔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陵墓,然後經由陸路返回伊斯坦堡城內,憑弔已故歷任蘇丹。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甚至遠在蘇門答臘諸島、印度和伏爾加河流域的穆斯林也將伊斯坦堡的蘇丹視作伊斯蘭世界的保衛者,求助奧斯曼帝國抵禦葡萄牙人和俄國人的軍事威脅。
19世紀末金角灣
艾卜&iddot;阿尤布&iddot;安薩裡陵墓
歐萊瑪泛指伊斯蘭教學者,包括領導穆斯林聚禮及宣講教義的伊瑪目(ia)、審理穆斯林訴訟的卡迪(al-qadi)、解釋伊斯蘭教法和發布宗教法令的穆夫提(ufti)。根據伊斯蘭教的傳統理論,包括哈里發和蘇丹在內的統治者必須遵從安拉的法度,即稱作沙裡亞(sharia)的伊斯蘭教法,而穆斯林民眾順從統治者的前提,是統治者的言行必須符合沙裡亞的原則。在教俗合一的奧斯曼帝國,歐萊瑪作為伊斯蘭教法的詮釋者和執行者具有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影響,歐萊瑪的支援則是蘇丹統治權力合法性的來源所在。
奧斯曼帝國早期,尚無完善的世俗官僚體系,行政事務通常由歐萊瑪負責掌管,最初的歷任維齊爾也多由歐萊瑪擔任。15世紀的編年史家批評巴葉濟德一世將管理帝國的諸多權力交給世俗官吏掌管,表明行政體制經歷世俗化的轉變過程。儘管如此,在奧斯曼帝國6個世紀的歷史程序中,歐萊瑪始終掌管宗教、司法和教育,構成獨具特色的社會群體。歐萊瑪一般不從政府領取俸祿,其主要經濟收入來自宗教地產瓦剋夫(waqf,又譯瓦合甫),因此區別於世俗官吏,處於相對自治的地位。宗教地產瓦剋夫約佔奧斯曼帝國國有土地的1/3,構成歐萊瑪的經濟支柱。
稱作卡迪的宗教法官遍佈奧斯曼帝國的各個角落,主持法庭,執行伊斯蘭教哈奈菲派教法,仲裁訴訟,徵集戰爭物資,募集兵源,保障交通和道路安全,監督市場交易,宣佈蘇丹的法令。&ldo;卡迪在奧斯曼帝國的日常事務管理方面或許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每一個城市、村社和定居點都處於卡迪的司法管轄之下。卡迪管轄區域內的所有人,無論信奉何種宗教,均可向卡迪主持的法庭提出申訴&rdo;。[8]
伊斯坦堡的大穆夫提,作為官方歐萊瑪的最高宗教首領,接受蘇丹的任命,地位僅次於大維齊爾。位居伊斯坦堡的大穆夫提之下的歐萊瑪首領,是魯梅利亞的卡迪和安納託利亞的卡迪。穆罕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