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開荒那點兒事(第2/2 頁)
固然,土地經過深耕易於種植管理,利於水土保持,增加土壤透氣性這些。
在這個看天吃飯的年代,每一個細節都決定著莊稼收成的多少。
但他範黎冰,需要考慮那麼多麼?
種地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過渡罷了,水土流失跟他有什麼關係?
產量低點又能怎麼樣?
說句不負責任的話,一塊地他能種三五年就知足了,根本沒必要考慮那麼長遠。
而且這裡是山的陰坡,地本身就抗旱。
把樹留在地裡,樹根這些對於田地的影響無非不利於翻耕,那他就不翻耕了!
反正都是黑土地,種子只要種下去就能長糧食,即便不翻耕又能影響多少產量?
他又不是佃戶,需要給誰納稅交租子。
地裡長出所有糧食都是他的,他才不怕產量低,大不了多開幾塊田出來就是了。
種地還要壘梯田。
所謂的梯田,就是在山谷或者山坡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築的條狀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的田地。
要種莊稼,直接在山坡上種不是不行,但這樣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而且不利於雨水的滲透保持土壤墒情。
於是梯田應運而生。
在山坡或者山谷修築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產作用都十分顯著。
同時,梯田的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有利於作物生長和營養物質的積累。
梯田的寬度根據地面坡度大小、土層厚薄、耕作方式、勞力多少和經濟條件而定,這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
不過範黎冰不想整這麼費事。
他的計劃就是:往土裡打一排木樁,地面留出一尺的高度,把從樹上刮下來的樹皮攔在木樁之間用來擋土。
然後再用鎬頭從上往下扒土,很容易就能填平這一尺的高度。
他這樣整跟規範的梯田有什麼區別?
假設是同樣的傾斜度,別人壘一道一米高一百三十米長的牆,可以平整出五米多寬度的平地,這塊平地面積大概能有一畝。
那麼他這個只有三十公分高,同樣也是一百三十多米長度,平整出來的平地也就一米半寬,三分來地。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
相同坡度兩塊地,同等長度的牆,壘起的牆越高所開墾的梯田也越寬,土地面積也越大。
刮樹皮比伐樹,輕鬆何止千百倍!
不提別的,貴子的刺刀鋼口就是好。
用刺刀改造的刮刀做起活來很順手,唰唰唰幾下子,功夫不大一棵樹就被判了死刑。
當然,也不是所有樹都需要保留,那些直徑低於十公分的還是要砍掉,這樣的樹並不費斧頭。
一個多月後,時節進入初春,漫山桃花依然綻放,兩人暫停墾荒大業。
丈量一下面積,嚯嚯,居然有十七八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