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從德軍的觀點來看,蘇軍在斯摩稜斯克地區的據守,是對他們的計劃的首次打擊。由此而造成的氂誤,使他們面臨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
由於最高統帥部運籌帷幄,在西方方向上配置了充足的預備隊,使紅軍在兵力上已能夠與德軍相匹敵,因而能夠發動一系列反擊,遏止了德軍對莫斯科方向的攻勢。
布盧門特里特描述了這次會戰的影響。他在談到7月底的戰局時說:&ot;五十萬俄軍似乎已被合圍,包圍圈幾乎已經封閉(只差大約六英里),可是切國人再一次成功地使大部分部隊擺脫了困境。由於此次功敗垂成,希特勒立刻面臨著一個困難的抉擇:是否中止進攻。我軍這對已經深入俄國四百多英里,離莫斯科還有二百英里。&ot;
斯摩稜斯克會戰迫使德國人就戰略問題進行了後果不堪設想的辯論。布盧門特里特說:&ot;我們進抵斯摩稜斯克以後,在傑斯納河上停頓了好幾個星期。這一方面是因為必須調集補給品和增援部隊,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德軍指揮部內部對於今後的作戰方針的看法發生了新的分歧。人們無休止地進行爭論。&ot;正在烏克蘭展開的戰役迫使希特勒作出了決定。
9月上半月,基輔戰役開始。這次戰役,紅軍遭受了慘重損失。錯誤不在於決定保衛這個重要的烏克蘭城市,而在於部隊未能及時撤出包圍圈。這主要是史達林本人的失誤。尼基塔&iddot;赫魯雪夫當時是西南方向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委員,總司令是布瓊尼元帥。當基輔突出部的紅軍預備隊已經精疲力竭之後,赫魯雪夫和布瓊尼決定撤退,並儘可能地保全部隊。9月11日,史達林斷然反對放棄基輔和在普肖河一線建立新防線的計劃,命令不惜任何代價守住基輔。此外,他還指出蘇軍要擊敗科諾託普敵軍集團。當時史達林解除了布瓊尼的總司令職務,指派鐵木辛哥接替他。
不久以後,德軍完成了對基輔的包圍,合圍了數十萬紅軍部隊,奪取了大量武器裝備。布瓊尼、鐵木辛哥和赫魯雪夫,在基輔陷落前乘飛機離開了該城。
基輔戰役結束以後,希特勒必須決定是滿足於這一年內取得的戰果,還是再一次試圖在1941年決一勝負。龍德施泰特認為,德軍在奪取基輔以後應當在第聶伯河上停下來。布勞希奇同意他的意見,可是希特勒為基輔的勝利所陶醉,想要繼續向前推進。但由於紅軍擁有鐵木辛哥、朱可夫這樣一些人以及成千上萬的無名英雄,德軍的推進受阻。正如布盧門特里特寫道;&ot;德軍在這一年的最佳月份‐‐八九兩個月受阻,這在後來被證明是致命的。&ot;1
1利德爾&iddot;哈特著《德國將軍們的談話》,第181頁。‐‐原書注
第七章 1941年的列寧格勒
1941年7月,希特勒下了這樣的決心:必須把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夷為平地,使之變成無居民城市。他說:&ot;這樣,我們就不必在整個冬天為居民提供糧食了。&ot;這位&ot;元首&ot;明確指出,這一種族滅絕行動預定由德國空軍來執行。&ot;這場民族大災難……不僅將使布林什維主義,而且也將使俄國民族主義失去它們的中心&ot;1
1弗朗茨&iddot;哈爾德普《德國陸軍最高司令部總多謀長弗朗茨&iddot;哈爾德上將私人戰時日記》,1941年7月8日。‐‐原書注
列寧格勒是彼得大帝1703年作為俄國&ot;通向西方的視窗&ot;而建造起來的。從那時起,二百多年來它一直是疆域廣大的俄羅斯帝國的首都。1917年11月,正是在列寧格勒(當時叫彼得堡)。布林什維克們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了政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