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朱可夫和總參謀部制訂出一項蘇聯酉部邊界詳盡的防禦計劃。這項計劃劃分了每個集團軍的防區,而且劃出了第一梯隊每個師的防線。除了蘇芬邊界的最北段,部隊僅僅掩護一些孤立的地段以外,沿整個邊境組成了一個統一的防禦體系。每個集團軍的所有步兵師都部署在邊界附近,通常是部署成一條線,擔負打退敵人進攻的任務。每個集團軍的第二梯隊的編戌內,有一個機械化軍,其任務是消滅突破邊界陣地的任何敵軍。
5月,朱可夫命令一部分紅軍集中到比較靠近邊境的地區。但是由於運輸工具不足,部隊調動緩慢。各條鐵路按照和平時期的時刻表執行,有些指揮員似乎缺乏必要的緊迫感。
朱可夫和總參謀部5月制訂的計劃,要求在發布動員令後幾天之內迅速增援邊境各軍區。計劃曾設想,在開始動員到戰爭爆發之前將會有一段時間。
5月計劃規定,邊境軍區部隊中的-部分,將作為邊境地區的掩護部隊。這些部隊,由每個軍區的第一梯隊的諸兵種合成部隊編成,規定它們要進行頑強抵抗,以掩護全國動員的實施和國家主力部隊的戰略集中。部署主力部隊的防線,離開邊界一定距離。敵人如果突破了防禦,一防守部隊將轉而採取阻滯行動或實行機動防禦。這種作戰行動的目的在於在每道防線上儘可能長久地阻滯敵人。在兩條防線之間,將採取設定障礙、破壞橋樑,以及小股部隊的伏擊等辦法來減慢敵人的推進。到戰爭爆發前夕,各軍區已有多達三分之二的兵力被編人擔任掩護的集團軍中,而這些集團軍,將沿整個邊界大體均勻地部署在六十到九十五英里的縱深。其餘部隊則部署在離邊界大約三百一十英里的地方。
按照朱可夫的計劃,從帕蘭加到多瑙河口一千二百四十英里的邊界,將用九個掩護集團軍來防守,由四十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構成第一線。每個師負責大約三十英里的正面。在有天然屏障(森林茂密的喀爾巴阡山脈、普魯特河和多瑙河)的那些地段,步兵師的防禦正面寬度達六十到七十五英里(應當強調指出,當時蘇聯軍事研究部門已經確定,一個師的防禦寬度應為五到七點五英里,而上述加寬了的正面寬度,卻是在這之後決定的)。總參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都分是,事先構築邊界防禦陣地,在敵人一旦造成威脅時就可以進入陣地。在這之前,用作掩護的部隊將駐紮在離邊界距離不等的兵營裡。
時間一天天過去,史達林繼續無視關於德軍將發動進攻的警告。
從1939年起擔任海軍人民委員的h&iddot;t&iddot;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生動地描述了戰爭就要爆發之前的那些關鍵性的日子。他寫道:&ot;關於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意圖,到1941年初就開始不斷有情報洩漏給我們了。這個情報,起初是十分含糊的,可是後來就肯定得多了,而且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儘管德軍統帥部煞費苦心,但它要掩藏它從巴倫支海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漫長正面上發動大規模進攻所作的種種準備,是掩藏不住的。&ot;1
1h&iddot;t&iddot;庫茲涅佐夫著《戰爭爆發之前》,載蘇聯《國際事務》雜誌,1967年1月號,第99頁-第100頁。以了引語亦引自該文。‐‐原書注
庫茲涅佐夫說,1941年2月他向政府報告說,對於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以後。德國賣給俄國的、已部分裝配完畢的&ot;呂佐夫號&ot;巡洋艦。德國人推遲了供應部件的日期。史達林細心地聽完庫茲涅佐夫的匯報後,要他隨時把情況報告克里姆林宮,還說蘇聯駐德國代表的行動已經受到限制。
6月月中,即在戰爭爆發前夕,庫茲涅佐夫在史達林的辦公室向他報告說,在俄國各港口的德國商船數目正在迅速減少,這是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