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及國民黨軍編制(第2/4 頁)
二五年度的整軍建軍方案之前,國軍已有相當之德械部隊,並進行了德國式的訓練。如在民二五年初,法爾肯豪森在致在德聯絡人brinckmann的報告中就指出,到民二四年底為止。編成的現代化部隊已經有:1、完全德式示範旅1個。2、克虜伯山地炮兵9個分隊。3、克虜伯野戰炮兵7個分隊。4、重型野戰榴彈炮(十五公分口徑),兩個分隊(但是裝備的是沈造榴彈炮8門和日本的野貓型榴彈炮8門)。5、兩個配備了24部萊茵鋼機動車的榴彈分隊。6、一個工兵團(分三大隊)。7、一個戰車大隊:24部英國的cardanLRloyd小型坦克車,十六部同型兩棲坦克車,十六部德國Vicker型坦克車(什麼東東?)8、五個英制bofors防空高炮兵分隊。同時還向德國訂購了24門十五公分大炮,20門三。七公分大炮、20門七。五公分大炮,數千支二四型步,一百部克魯斯布新型機動車,三十六部德國坦克車,一百二十公尺帶舷外發動機的架橋輜重。還有Solothurn、oerlikom、breda的大量軍火。
而國軍調整、整理各師的編制設立,也無一不滲透了德國顧問的建議。比如新編制師,極大充實了團級火力。原來老編制團只有一個重機連,六重機,一個迫擊炮連,四門八二迫擊炮,每團不過一千五百人之數。而新編制團重機火力增至八,迫擊炮增至六門,並增設通、勤、搜、工、輜等直屬分隊,使各團一步邁進三千人左右的新式大團。就完全出自法爾肯豪森的建議,緊盯著德國式的編制。關於德國和中國軍事貿易的機構、規模等等,網上已經說得甚多,這裡就不重複了。只補充一些數字資料。
中德貿易易貨貿易德和約是1936年3月簽定的,德國先提供1億馬克的貸款,國府可以在這個額度內購買軍火等物資,以礦產抵還。最後這筆貸款除了撥給資源委員會九百八十一萬多馬克外,其餘九千多萬馬克全部用來購買軍火物資了。從民二十五年起,當年德國輸華軍火總額一下從民二十四年德國軍火出口總值的狂增三倍還多,達到。完全可以說國府是在狂購軍火。沒有這一億馬克支撐,國軍是打不起前期抗戰的。在民二十四年,國軍只有八十多萬支步機,三百餘門大炮,彈不過只有六千萬發存量,可見之窘迫。
從民二十五年到民二十六年二月,國軍一共購進收到了如下重灌備:1、七九馬克沁機,1131。2、2公分高炮,96門。3、公分戰防炮,126門。4、公分榴彈炮,40門。5、公分高炮,60門。6、新15公分要炮,8門。7、新公分要炮14門。8、六噸中型戰車一全連(14輛)。9、四噸半裝甲汽車一全連。10、公分高炮12門。另外還有大量步、子彈、器材、車輛、衛生用品、觀通裝置等等。正是這些裝備,完成了二十個調整師和部分特種部隊的建設。這些師到民二十六年四月調整完畢,由軍務司王文宣向蔣具文。
這些調整師有四點是可以注意的,第一點:不是第一期連教導總隊只有九個師麼?原來第二師裡面還有一個鐘松的獨立旅,原來這個旅計劃編師的,但是由於要以獨立旅在凇滬方向警備,番號不能太大刺日本人,這個調整師只好委屈的稱為第二師補充旅了,其實該旅大可以稱師,缺編十九個連的部隊。第二點:所謂36、87、88三個德械樣板師,其實和其他調整師並無區別,都是一樣的裝備,同樣缺編一個師炮連、團戰防炮連、師高炮連、團小炮連等等部隊。不過一直參加凇滬之戰,所以抬得地位較高罷了。只有教導總隊,才是真正的調整師的樣板部隊,編制甚大,裝備甚足。只缺編一個衛生隊。第三點:這些調整師並非全是嫡系,還有二七師這個西北軍老底子,對比美械化部隊中的五三軍這個唯一的東北軍老底子,很是有趣。第四點:每師基本上都缺編師屬一個炮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