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宣德(4)(第3/6 頁)
,胡濙向日本國主足利義懷(足利義嗣長子)施壓,責令其結束崑崙洲亂象。
足利義懷受不住壓力,發令往崑崙洲去。
此外,感受到來自大明的壓力,暹羅國主鄭武(賜姓)與南洋諸國溝通後,決定停止崑崙洲亂戰,並撤回三千兵馬。
十月,沐毅感受到氣溫下降,開始率軍繼續遠征印度廝當三國。
然而戰爭進行到此刻,六部與六府都派遣官員隨軍作戰。
這些官員在返回北京後,當即上疏認為朝廷應該在擊垮三國軍隊主力後,扶持榜噶喇、刺泥、巴爾曼尼三國與摩臘婆三國拉鋸,而非繼續浪費人力物力在印度廝當作戰。
這樣的言論,引起了廟堂上許多官員的認可。
印度廝當氣候惡劣,物資貧乏,加上道路交通不便,過去十個月的戰爭中雖然繳獲了價值三百多萬貫的財富,可軍隊耗費的軍費遠超這個數量。
感到得不償失的官員們向皇帝諫言,朱瞻壑則是認為天朝的宗藩體系已經遭到許多屬國質疑,而質疑的來源是這些屬國對大明國力、軍力的不信任。
為了彰顯國力和軍力,朱瞻壑決意繼續對三國用兵,以此戰來威懾其餘七十二屬國。
得到旨意,沐毅繼續率領南征大軍征討三國。
臘月初五,南中都指揮使方瑛與交趾都指揮使朱永率軍三萬與摩臘婆國主所率十二萬大軍交戰於雷瓦山區。
鄭王朱瞻坦、漢王朱祁鎮率王府護衛騎兵四千側擊摩臘婆大軍側翼,摩臘婆大軍亂。
酣戰間,漢王朱祁鎮中槍墜馬,好在甲冑厚實才沒有犧牲戰場上。
西鄉郡王朱祁鈺率郡王府護衛將朱祁鎮救起並撤離戰場,方瑛與朱永、朱瞻坦聯手圍殲摩臘婆十二萬大軍,生擒摩臘婆國主,甲首四萬七千餘,俘虜六萬餘。
臘月三十日,明軍兵抵摩臘婆國都,摩臘婆太子開門投降,複稱臣。
訊息傳至北京,朱瞻壑封方瑛為南和侯,朱永為撫寧侯。
漢王府、鄭王府、西鄉郡王府賞蘇錦五百匹,賜幣三千枚。
在西南的硝煙與大明內部的鞭炮聲中,宣德二十三年悄然消逝,迎面走來的是宣德二十四年。
摩臘婆投降後,朱瞻壑令摩臘婆太子摩鄢即位,繼續治理摩臘婆,並調派民夫為明軍運送補給。
二月,石亨、石彪破沼納樸兒國都,王瑄之孫王廷弼率軍攻破烏里舍國都,至此印度廝當三國叛亂徹底被平定。
隨著三國被平定,關於沼納樸兒和烏里舍的事情也就擺上了案板。
烏里舍雖然近海,但國內大部分都是山地,不論殿閣、六部還是六府,大部分官員的意見都是廢現任國王,另立國王子嗣為國主,繼續治理烏里舍。
相較於烏里舍,沼納樸兒就沒有那麼好商議了。
沼納樸兒佔據的土地是肥沃的恆河平原中游地帶,光是已經開墾好的耕地數量就多達四千萬畝,待開發的地方最少兩億畝。
如此肥沃的恆河平原,加上當地的近千萬人口,如果大明將沼納樸兒佔據,每年光是田賦都能收到二百萬貫的米麥糧食。
此外,如果得到這片土地,大明也將獲得一塊可以近距離運送糧食前往烏斯藏的大糧倉。
出於多種考慮,不管是廟堂上的殿閣、六部還是六府,諸多勢力都不想放棄這塊肥沃的土地。
四月初五,經過考慮的朱瞻壑下旨廢沼納樸兒國,設山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司來管轄該地。
這則訊息傳往了河中地區,朱祁鉞在四月二十四日方才知曉。
“糊塗,現在不是拿下印度廝當的時候!”
得知後方設定山南三司的訊息,朱祁鉞立馬急的來回渡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