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終於可以修煉了!(第1/2 頁)
“城中哪座釋家道場會為亡者做法事?”蕭閻看著眼前一臉認真的小師弟,莫名其妙,“你突然問這個幹什麼?”
“這不是今日在江邊遇見一漁夫不幸溺水身亡,師弟我救治不及,心中有愧,所以想著幫這家人張羅一下葬禮的法事!”
楊遇安半真半假地解釋道。
“你還真是跟師傅一模一樣,愛多管閒事……”蕭閻無語地翻了個白眼,“喪葬法事的話,道門也能辦,給主持法師的車馬費還少一些,為何那漁家偏要選那群吃人不吐骨頭的禿驢?”
“若是他們不拘小節,咱們后土祠也不是不能承辦,譬如你師兄我……”
面對蕭閻一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模樣,楊遇安早有腹稿,搖頭道:“那家人自稱世代拜佛,不興天尊老爺那一套的。”
聽到此事沒有油水可抽,蕭閻頓時沒有了興趣。
敷衍地給楊遇安指點幾處道場,便離開了。
其實城中哪家道場辦事最地道,價效比最好,楊遇安比他還要清楚。
之所以多此一問,不過是為了明日單獨行動找個藉口。
以防自己帶僧人到江邊的時候被看見,回來百口莫辯。
原來,僕蘭衝的遺願非常簡單,就是請僧人給自己做一場法事超度,以期死後脫離苦海。
實際上這也不僅僅是他臨死前的願望了。
早在他為周武帝東征西討的時候,就存了這個心思。
他篤信佛祖,奈何皇帝宇文邕卻對釋家十分厭惡,曾經效仿北魏太武帝,掀起一輪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僕蘭衝作為皇帝近侍,自然不能忤逆天子意志。
不過到了今世開皇朝,情況就不一樣了。
隋皇楊堅對釋家十分優厚,民間傳言他出生於佛寺,曾被一位比丘尼撫養了一段時間。
故而當下找僧人做法事,並不困難。
有錢就行,糧食更好。
“看來是時候動用那些‘儲備’了……”
……
次日一早,楊遇安與蕭閻在城門口拜別後,沒有急著去找僧人,而是先轉出城外,摸到一處山野隱蔽洞穴。
一陣挖掘後,他從地裡撈起了一樽用泥巴封死的陶罐。
刮泥,開封。
蓋子揭開後,一陣穀物香味撲鼻而來。
“大概三十斤陳糧,沒有腐壞,應該足夠支付法事了。”
楊遇安滿意點頭。
這次藏糧地來自於他先前收穫的一段記憶。
記憶主人是個行商,因為江南曾經動亂,不得不外出避禍。
臨行前將珍貴錢糧分散藏好,以圖將來再取回。
這裡正是其中一處。
當然,既然他的記憶被楊遇安獲得,自然是已經死了,沒有什麼將來可言。
實際上在楊遇安獲得的記憶中,還有大量這樣的“藏寶點”。
有南來北往的行商,有積穀防饑的平民,有賺取不義之財的盜賊。
這裡面,既有金銀珠寶,也有糧食穀物,甚至兵器盔甲。
不過遺憾的是,絕大部分寶藏都在江都城外,甚至長江對岸。
他雖然知道準確地點,卻暫時鞭長莫及。
金銀等死物可以長久儲存,倒也不著急,將來總有機會挖出來。
關鍵是糧食有保質期。
若是他十多年後才能離開江都,糧食早就腐爛不能吃了。
“那些糧食寶藏往後得想辦法利用起來,不然就浪費了……”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完成僕蘭衝的遺願,解鎖《建德十式》。”
……
僧人們初聞一個道童打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