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隆萬天革新(第3/5 頁)
餘萬兩,支出二億八千三百萬兩,其中八百萬為賑災所用。
儘管眼下大明已經渡過災情最為嚴重的時候,但小冰河期的最低溫時期卻還沒過去。
根據欽天監的推算,恐怕最少還有五十年時間。
正因如此,一省、數府的災情並不少,只是沒有了此前那種動輒七八個省受災的情況。
大明朝已經渡過了最難的時期,可朱常清卻並沒有懈怠。
萬曆七年臘月初二,兵部尚書袁可立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朱常清慟哭,追諡其文正,追封其萊州伯,其子承襲。
萬曆八年,大明進入了一個平穩期,儘管地區性的災害不斷,可王朝依舊能夠繼續運轉維持下去。
這一時期被人們稱謂經濟蕭條時期,儘管吃喝不成問題,但想要實現階級躍遷卻十分困難,科舉和吏考成為了年輕一代的最佳選擇。
萬曆十年四月,萬曆皇帝朱常清因常年高強度的工作而患上肺病。
為了不影響國家的政務,朱常清開始讓三十九歲的皇太子朱由校監國。
萬曆十二年,朱常清病情嚴重,於七月初六退位,居大明宮安心養病,皇太子朱由校即位,改元明年為天啟。
朱由校愛好機械,時常親自動手改裝汽車、船隻,甚至有時候會繪製圖紙,令人制造一些具有奇思妙想的產物。
他的治國偏向保守,政治上交給孫傳庭、盧象升、李邦華、張煌言等人,軍事上則是倚重曹文詔、曹變蛟、李自成、張獻忠、李定國等人。
在他在位時期,大明朝偏向平穩,即便有雪災、旱情等災禍也能很好的處理,人口開始緩慢增加。
同時,由於他偏向他爺爺朱翊釴的性格和愛好,所以大明在這一時期的許多民生科技開始得到重視。
天啟四年,膠捲、黑白電影和電影院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票價通常在十文到二十文之間,彼時一個大明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每個月二兩。
由於這個時代的電影是無聲電影,所以許多主演用誇張的動作來吸引眼球。
這樣誇張的動作令端王朱由桵感到不舒服,他化名“八大山人”,開始將自己的山水畫以電影的方式呈現,並於天啟八年以作品《東海奇譚》狂攬十四萬六千餘兩的票房。
這種山水畫風格的電影被人們稱謂為水墨電影,而朱由桵的成功也令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粗製濫造的水墨電影。
朱由校尤其喜愛朱由桵的電影和水墨畫,時常電報催其製作新的電影,並令其為自己繪畫水墨畫。
天啟五年二月初三,太上皇朱常清駕崩於大明宮,享年七十歲。
經過五十四日的停靈,朱常清被葬入天壽山泰陵之中。
對於廟號,許多官員建議以“肅宗”、“代宗”為主,然而身為皇帝的朱由校卻為自己父親選擇了“哲宗”作為廟號。
隨著朱由校拍案,朱常清定廟號為哲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成皇帝。
得知朱常清駕崩的訊息,世界各地的大明百姓都紛紛感到一陣難過。
萬曆年間的各種仁政使得大明成為小冰河期受到傷害最小的國家,除了大食地區百姓因為鐵路不通而遭遇饑荒,總體來說,大明百姓的生活都得到了保障。
在全球小冰河期的情況下,朱常清還能保障治下百姓能吃飽飯,時不時可以買得到肉菜吃,這便已經是最大的仁政了。
好在人總是善忘的,沒過多久,大明百姓又陷入了平平常常的生活中,還能回憶起朱常清的百姓,始終是少數。
畢竟大明朝值得懷念的英主實在是太多了,至今被懷念最多的,依舊是世武帝朱高煦。
時間一晃,便是天啟六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