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李沐沐來到二十三道時,沈青剛把幾碗菜燒好。
王安生要看店,人走不開,因而只她一個人過來。
「阿呀,青青,沒想到你還會燒菜呢。」她笑眯眯地誇獎沈青的手藝。
這幾碗菜確實比昨天的「烏漆麻黑大雜燴」好看不少,但其實,沈青自己也沒嘗過,不知菜品是不是徒有其表,只心虛道:「不怎麼會燒,就是半吊子水平。
於是兩人坐下一起吃飯。
沈青緊張兮兮地看著李沐沐品嘗,生怕她一口吐出來。看她吃得神色無異,終於緩了一口氣,自己也動筷子吃飯。
電飯煲是沈富國那時候就留下的,她已經清洗了數次,昨晚也煮過飯,因此放心。
不過這一頓燒完後,米便不足了,她邊吃邊想,還要再買點米上來。
李沐沐則關心:「青青,這裡棉被之類的缺不缺啊?晚上安山上頭冷的呢,可別凍著噢。」
「不缺的,昨天找了阿哥幫忙帶棉被上來了。」
「你找的誰啊?」
「一個姓孫的阿哥。是個老師傅了,跟他兒子都是挑山工,微信群裡聯絡上的。」
「噢噢!老孫啊!他們一家人都不錯的。兩個阿哥你都見過了?」
沈青:「見過了,小孫阿哥昨天下午幫我抬的貨……對了,李姐,我想問問,安山的挑山工為什麼叫做『阿哥』啊?有什麼說法嗎?」
「說法?」李姐一笑,「我是嫁進來的,本來也不曉得的。是以前王安生告訴我的,這挑山工們為了挑東西,個子被壓得長不高,基本都挺矮,因此大家都喊他們『矮大哥』。『矮』跟『阿』聽起來差不多,叫著叫著就成『阿大哥』了。大家叫習慣了之後,三個字又變成兩個字,就叫『阿哥』了。」
「是這樣啊。」沈青心領神會,點點頭。
餐桌上,李沐沐又聊起安山的歷史,講述從前的條件有多糟糕:「我剛來的時候,這裡水電都還沒通呢。晚上我們只能點蠟燭,有時候外面颳風下雨,可嚇人了。在屋裡聽著山風,感覺窗戶都能被吹得去。」
「我本來想著,在山上和王安生一起賺點錢就下山的,沒想到山上住著住著也就習慣了。07年裝了電線通了電,後來13年還是14年連手機訊號也有了,條件才好起來的。」
「你爸爸上山的時候比我們都要早,他那時候肯定還要艱難,堅持了這麼多年,真了不得哉。」
這一點沈青非常贊同,她與有榮焉:「爸爸確實很厲害。」
「現在想來,真覺得不可思議。」李沐沐回憶,「安山上的人,就算條件再差,都這麼堅持下來了。還有阿哥們,他們比我們開店的更加辛苦。二道那邊他們住的地方,還沒有我們山頂的小屋子住得舒暢呢。一天上上下下要跑多少趟貨,賺的也就那麼點。」
「是啊。」
同情比自己更弱勢的群體,很能引起共鳴。兩人就阿哥的高貴品質討論了許久,外頭遊客越來越多,不能影響下午做生意,才匆忙吃完了飯。
半下午天最熱的時候,許多過路人結伴前來買水。
好在沈青有先見之明,昨夜便放了幾十瓶礦泉水進冰箱。顧客一進店,果然開口就問的是「有沒有冰水」。
能解暑的冰水冰飲料賣得很好,沈青自動忽略的早上的慘澹,將此時的生意興隆視為開張大吉。
她定價不高,算上成本和付給阿哥們的錢,基本上只剛剛回本罷了。
來山上開店其實本意不是為了賺錢,她也並不缺錢用。
趁著一段空閒的時間,她又聯絡了百貨批發部的小宋,再進了不少的飲料和厚外套來。
李沐沐中午走的時候提醒她,來安山頂看日出的人不少,遊客大多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