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2/2 頁)
可《巴黎聖母院》不是說,小孩子們,「在這種年紀是沒有憐憫心的」嗎?
「憐憫」作為一種情感,到底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呢?
想著想著,思路已經飄遠了,播放著的紀錄片倒成了此時此刻的背景音樂。
當然,思路的開闊帶來的是突現的靈感。
放完紀錄片,她立馬開啟碼字軟體,用一種獨特的口吻描寫了這幾日所觀察到的挑山工阿哥們的生活。
文章站在一個生活在安山山腳的十歲小孩的視角,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身邊的挑山工們。
統共十篇日記,四千多字的文章大功告成。
碼字軟體提醒她,她的小時速度突破了記錄,她這才發現,自己居然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寫完了這些文字。
到底是藝術源於生活,描寫自己深有體會的事,寫起文字來便是文思如泉湧。
哪像以前,為了故弄玄虛時的文字,真是一句一頓,卡文卡到奔潰。
寫完後,她仔細查驗了錯別字和病句,又看著文章發呆。
寫是寫完了,可然後呢?
要發表在網路上嗎?
萬一發上去,又被網上的人罵了呢?
如今她在網路上的口碑真是不容樂觀,確實很有可能被罵。
但是不發表呢?
去投稿給雜誌社或者報紙嗎?
還是說就讓它沉澱在電腦裡嗎?
文字的使命是被人閱讀,即使是被自己閱讀。
沈青找了個折中的辦法:她找出了自己多年未用的號「晴莘」,改頭換面發表了這篇新鮮出爐的作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