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送玖姐到滁縣沙河集(上)(第1/2 頁)
送走小姐姐後幾個月,1971年春天,玖姐接到調令,從靖江東興初中調Ah滁縣沙河中學任教。鼠人又送玖姐到滁縣(當時名,現已改為cZ市)沙河集。
玖姐與宗友哥結婚,直到有兩個孩子,一直兩地分居。起先宗友哥在合肥,玖姐在靖江,幾年內先後在新橋、公所橋和東興初中任教,此時正在東興呢!小祿祿和小暉兩個孩子在身邊,由從附近農村請來的一個叫紀英的十多歲女孩幫帶。
1970年前後,受“農學院辦在城市裡不是活見鬼嗎”說法的影響,Ah農學院整體下遷,總部遷宿縣紫蘆湖,一部分遷滁縣沙河集,成立Ah農學院滁縣分院。宗友哥作為基礎部化學教研組骨幹,來到滁縣沙河集工作。
新建分院,需要各方面人才,包括籌建未來的附屬中小學,解決方便教職工子女的入學問題。這是個解決兩地分居的好機會,宗友哥抓住了。因為滁縣分院附中小還沒有建設好,宗友哥捷足先登,瞭解到鎮上沙河中學正缺數學教師,很快辦到了縣教育局同意調進的調令,玖姐說調就要走了。
就在玖姐準備搬家前夕,宗友哥卻因緊急出差任務不能回來接,玖姐前往沙河集就讓鼠人送了。
鼠人記得當時首先是包裝行李。衣箱、書箱、裝鋪蓋和生活用品的一個個大紙箱,還有宗友哥父親給的四張祖傳紅木“骨牌凳”等,都得用草繩密密捆好紮緊,特別是四角、邊拐部位,有的還得用舊床單、舊報紙等墊襯,以免水陸聯運託運途中摩擦撞擊損壞。大件物品捆紮結實託運之後,鼠人和玖姐在路上就會相對輕鬆一些。不過隨身隨帶的東西也還不少,因為一起上路的有五個人呢:姐姐帶小祿祿、小暉,帶孩子的小姑娘紀英,再加鼠人。那時小祿祿5歲,小暉兩歲還不到,需要人抱。他還有點認生,所以,路途上玖姐很辛苦。
因是玖姐搬家調動,又有兩小孩,這次到滁縣沙河集是乘火車的。那時東興到大興(生祠堂)還沒通汽車,好像叫了船送到大興,然後乘汽車到八圩港,坐輪渡過江,再到黃田港汽車站乘汽車到常州;從常州乘火車呢,還不能直達沙河集。因為沙河集是小站,只停兩趟慢車,還得從南京轉。這下,隔幾個月,鼠人就第二次到南京火車站了。
南京新站前臨玄武湖,後枕小紅山,是中國唯一臨湖依山的火車站,被譽為“中國最美火車站”。其實,早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南京就有了南京站,那時為適應津浦、滬寧鐵路輪渡渡江的銜接,所以建在南京下關地區,與下關輪船碼頭相距很近。隨著南京長江大橋建成,玄武湖邊上的新的南京站也落成,並於1968年9月與南京長江大橋同時投入使用。位於下關的老南京站改為南京西站。其實,新的南京站站牌上沒有“新”字,只是當時人為區別於老的南京站,一時加個“新”字表示突出強調而已;鼠人在這裡也是沿用當時的稱呼。
新站就是不一般,鼠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候車廳很大,椅子多。那時的火車速度都慢,常州到南京要五六個小時呢,從東興到常州已是下晚,買上票,等到上車,到南京已是後半夜了。這時的候車廳更是空曠沒多少人,休息,小祿祿和小暉睡覺都無礙。買票,第二天上午的,這也符合預期,上午到正好,玖姐與宗友哥原先約定的就是第二天上午接的。
上午九點十分,列車準點到達沙河集站。開啟車窗探頭看,一下湧過來好幾個人,車窗接拿東西的,上車來幫抱小孩的,熱情有加。一會兒,五人全下,東西似乎也都全拿下來了。沒有看到宗友哥,原來他出差沒來得及趕回,由同事們來接了。這麼同事來熱情接,幫拿東西,可見他的人緣關係好啊。
一路在月臺上走著講著,走了好一會,都跨過大沙河快到茶葉系山頭了,帶孩子的紀英看看東西,突然想起她負責拿的一個“貓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