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第二十九章 活剮凌遲
張生手裡拿著那把奇怪的刀,像是給我講故事,可是我知道,那個不是講故事那麼簡單,張生繼續說:&ldo;完畢,監刑官要會同罪犯家屬上前點數,多一片或是少一片,都算劊子手違旨。宋朝時一個粗心大意的劊子手執凌遲刑時多割了一刀,被罪犯家屬上告,丟了寶貴的性命。所以這個活兒並不好乾,幹不好還會有性命之憂。
殺人之時劊子手要將手腕一抖,那片紮在刀尖上的肉,便如一粒彈丸,飛到很高處,然後下落。這第一片肉是謝天。第二刀從左胸動手,還是那樣子乾淨利落,還是那樣子準確無誤,第二片肉摔在地上,是謝地。
這兩片肉的學名叫錢肉,專祭天地!現在犯人的胸脯上,出現了兩個銅錢般大小的窟窿,流血但很少。原因是開刀前那猛然的一掌,把犯人的心臟打得已經緊縮起來,這就讓血液迴圈的速度大大地減緩了。然後,劊子手用一塊乾淨的羊肚子毛巾,蘸著鹽水,擦乾犯人胸上的血,讓刀口猶如樹上的嶄新的砍痕。
劊子手在犯人的胸脯上切了第三刀。這片肉還是如銅錢大小,魚鱗形狀。新刀口與舊刀口邊緣相接而又界限分明。這凌遲刑別名又叫魚鱗割,這三刀最重要,如果露出的肉茬兒白生生的,只跳出了幾個血珍珠,預示著凌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成功的凌遲,是流血很少的,開刀前,突然地一掌拍去,就封閉了犯人的大血脈。他的血此時都集中到腹部和腿肚子裡。這樣才能如切割蘿蔔一樣,切夠刀數,而犯人不死。否則血流如注,腥氣逼人,血汙肉體,影響觀察,下刀無憑,勢必搞得一塌糊塗。情況正常的前提下,劊子手會把第三片肉甩向空中,這一甩謂之謝鬼神。&rdo;
殺人的時候,先往人頭上澆一桶涼水,知道為什麼要澆涼水嗎?&rdo;
我心裡罵道,你奶奶個熊的,我上哪裡知道,我這個都快成了被屠宰的羔羊了,哪有什麼心思想涼水潑在身上的滋味。
張生哈哈大笑,笑完了說:&ldo;因為劈頭蓋臉地澆犯人一桶冷水,讓他突然受驚,閉住血道。如果涼水閉不住,就澆上一桶酸醋。《本草綱目》認為醋有收斂之功,劈頭澆醋,蓋取其收斂之意也。如果此法也無效,那就先在犯人的腿肚子上切下兩塊肉放血。但這種方法往往會使犯人在執刑未完時就因血竭而死。
你想想這凌遲處死,要割三千多刀,還不能讓犯人死了,是一個多麼艱巨的任務,所以古代每次執行完凌遲,劊子手都會被累倒,後來的劊子手們學精了,不再把割下來的肉擺放在案子上,而是隨手扔掉。老刑場的周圍,總是有大群的野狗、烏鴉和老鷹,所以每逢執凌遲刑,就成了這些畜生們的盛大節日。
甩完第三片後,劊子手就開始割第四刀了。這時犯人血道已經閉住了,可以一直割了。如果犯人身體健康、肌肉發達,那麼他(她)的肉一定很脆,很好割。如果凌遲一個胖如豬或是瘦如猴的犯人,劊子手就會很累。累是次要的,關鍵是幹不出俊活。劊子手心情一定要安定,趁血脈閉住了,一定要用五十刀切盡胸肌。
如此割下第五十片錢肉時,犯人的兩邊胸肌剛好被鏇盡。至此,劊子手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十分之一。徒弟或助手要給他換上一把新刀。此時犯人的胸膛上肋骨畢現,肋骨之間覆蓋著一層薄膜,那顆突突跳動的心臟,宛如一隻裹在紗布中的野兔……
你可以想想,從肋骨裡看到心跳是什麼樣子的,撲騰撲騰的跳動,你低下頭就能看到,而這個時候的你還死不了,那個是多麼有趣的事情。&rdo;
我這時不喊救命了,因為面對的是一個畜生,殺人為樂的畜生,眼裡都快噴出血來了,嘴裡大罵到:&ldo;你這個畜生不得好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