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斷淤積的怨氣(第1/2 頁)
梁寶玉一幫人返程的速度要比預計的快,明州刺史把臉皮揣兜裡給他找的大食女子還沒就位,嶺南水師的船隊就浩浩蕩蕩的離開了明州港。
不是梁寶玉歸心似箭,如今長安城對他來說和屠宰場也沒太大區別,想擔任屠夫的就不止一個。
皇帝的旨意猶如抽在脊背上的鞭子,讓梁寶玉不得不命令所有人加速趕路。
山東缺糧,河北缺糧……深州、恆州、定州、幽州、燕州、登州六州之地斷糧,災荒來勢洶洶,遠超此前所有人的預計!
這時候已經不是深究為何土豆和玉米遲遲沒能推廣出去的責任了,能做的,應該做的,首先就是不顧一切的運糧!
嶺南水師的戰艦裝載貨物不得超過一定比例的規矩剛剛立下沒幾天,就被梁寶玉這個新任主帥親自打破了。
所有船隻全都裝滿了三季稻,吃水線讓船上的水手們暗自咂舌。
沒人敢勸,只能想辦法幫助大帥多運糧食,還不能讓船出問題。
早先頭一批糧食被運往了山東,船隊還在返回北海灣休整的路上,就直接調轉航向,直奔交州,繼續拿著梁寶玉的手令索要糧食。
河北爆發災荒的六個州據說形勢嚴峻,樹皮、草根都被吃光了,大地上只剩下漫無目的遊蕩的麻木百姓……
狗日的!
河北能調過去的糧食早就抽空了,河南、關中、長安……就連送往遼東的軍糧都在朝河北六州匯聚,但他們需要時間。
眼下能夠最先把糧食送到地方的,就只剩下梁寶玉的嶺南水師了。
“伯爺,不能怪地方官員尸位素餐,正趕上穀子楊花的時候,兩個月沒降一滴水……實屬是天災,當地官員們已經盡力了。”
在得知災荒爆發的如此熾烈之後,梁寶玉的狀態就不對,整個人都充滿了怨氣,隨時都有大鬧一場的衝動,魏太忠不得不開口替災區的官員解釋,“聽說地裡的穀子收穫時,全是空殼,一粒糧食都沒有……伯爺憂心災民,本是好事,可那些官員恐怕心中更加煎熬。”
梁寶玉長長呼了一口氣,閉上眼冷靜片刻,再睜開時眼神正常了許多。
他相信魏太忠不會騙他,此時大唐的官吏還是值得信任的,當初蝗災席捲大地時,就有無力治災選擇焚燬莊稼阻止蝗災擴散的傢伙,那個人自己也投身火海了……
“是我鑽了死衚衕,現在不礙事了。”
即便已經來到這個時代很久了,即便已經熟悉了一個勳貴紈絝的身份,可是當梁寶玉一想起來明明有土豆和玉米,偏偏自己一路走來卻沒見到蹤跡,他就……
或許是自己的站位太低,眼界不夠,無法理解這種能活命無數的好糧食背後牽扯的鬥爭和博弈吧,總之今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探尋的越多,煩惱就越多。
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多慷慨之輩,這場要命的災禍爆發在河北、山東,沒人敢輕視。
尤其是河北,隋末久經戰亂,百姓幾乎沒有家底可言,面對災荒,應對起來顯得格外艱難。
登州港匯聚了等糧的人群,官員、衙役、兵卒、民夫……整個港口滿滿當當,當天邊露出桅杆時,當嶺南水師整個船隊緩緩出現時,港口之中歡呼聲震天!
“下官登州刺史元大可,見過永興伯!下官替河北六州百姓,謝過伯爺!”
“元大人不必如此客氣,本爵爺已經安排嶺南水師徵調海船,將糧食送往北海灣,而後使用出不得海的舟船將這些糧食不斷轉運來登州……災情自會被遏制。”
“伯爺大恩,河北百姓永記於心!”
卸下了糧食,梁寶玉把船隊進行了拆分。
回長安還用不上這麼多戰船,大唐境內想必也沒人敢打劫嶺南水師,所以留下三艘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