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媽媽的一生(一)(第2/2 頁)
的臉上掛著一絲剛毅。梳著齊耳短髮,上身一蘭花小褂,下穿一條黑色褲子,腳上蹬一雙自己做的方口布鞋,身上衣服略顯臃腫但行事幹練果斷,渾身充滿不服輸的勁頭。在話務班十幾個同齡姑娘中,每月生活費花費最低,穿著最土,但工作上全縣電話號碼她記得最快,接話速度花費時間最短,手工記錄最準確,還有一項值得嬌傲的技能就是她的字寫的最好,一手揮灑自如龍飛鳳舞且剛勁有力的字型有當時偉人的風格韻味。
“你們不是跳舞去了嗎?咋這麼早回來?”
李媽媽沒有離開桌子,別人坐上去只會用來照鏡子。
“哎,天熱了,跳幾圈就出一身臭汗,難受死了……哎哎!李玉貞,還寫呀?”
幾人中長的最俊來自吉林長春的紀秀榮,見李媽媽又拿出幾頁粗紙,用一根半截鉛筆開始寫字,湊近了歪著腦袋瞧:
“哎?你怎麼寫的是我臺上的號碼,什麼意思?”
李媽媽刷刷刷刷的寫著,頭也不抬的答到:
“我把所有的電話號碼都背熟,以後你們要是有事,我可以臨時替你們頂一會兒。”
“哎呀,那可太好了,老妹想的真周到。”
矮胖圓臉的王玉喜也湊過來,她家是河北石家莊,瞧瞧李媽媽揮筆的手腕,哀求道:
“李玉貞,你先揹我的吧,明天我有要事請假一會兒,你給頂一會兒,好不好?”
李媽媽回頭看看她,不像撒謊,便答應下來。停下寫了一半的字,又換上一張空白紙,刷刷又開始快速寫起來:
“怎麼?你的小王同志來找你?”
王玉喜正在談戀愛,物件也姓王,在下邊鄉郵電所工作。明天小王要來縣局辦事,倆人約好見面。
說起李媽媽勤勞就要說起一件事,那個時期組織上經常組織工人星期六義務勞動活動。無論是局內或城內街道掃掃衛生,幫助孤獨老人,還有就是幫助老百姓收秋收麥,李媽媽都是積極響應努力爭先。每項活動領導都相應設立一些獎勵,比如一枚熟雞蛋,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被李媽媽奪得。多年後說起這件事李媽媽還是掩藏不住小小的得意,這事很容易理解,李媽媽的家是農村,自小生活不富裕,參加工作後單位食堂供應肉蛋等高營養食品也不是很多,並且還要花錢買,做為窮人家的孩子是捨不得的,自然有不用花錢就能得到的獎品,就要努力爭取了。
那個時代正是由一個模式向另一個模式轉變,也就是舊中國向新中國轉變,由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時代。這裡面參雜著舊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向一種全新的純粹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生活方式轉變並養成新的習慣。這就能解釋郵電局一個話務班十幾個姑娘,存在兩種以上生活觀念和方式,即舊社會城市市民和新社會農村農民進城與工人階級相結合,開始改變它們的過程。兩種生活雖然不同但在逐步的融合蛻變,李媽媽她們從紀秀榮等人身上學習到精明圓滑,紀秀榮她們則從李媽媽身上學習到堅韌勤儉。記得老楊的姥姥曾回憶說,那兩年她去看望女兒,談起城裡姑娘也曾由衷的贊到:
“人家城市人就是不一樣,會說話,懂禮數,整天阿姨阿姨掛嘴邊。那個黑丫頭大秦,還給我打飯吃,人家可好啦……”
李媽媽也對那段生活非常留戀,說那時都是十七八歲的小姑娘,哪有那麼多的壞心眼,有的只是善意的捉弄和玩笑。平日裡紀秀榮、大秦她們花枝招展需要李媽媽這樣的農村丫頭來突顯她們優越的生活水平。而李媽媽呢,則需要她們在工作成績上做陪襯,兩者就是互利互存的關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