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第1/2 頁)
新帝繼位, 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一整月的政事已經累積許多。
待聖人開始理政,左右春坊亦是如此。這小半月東宮詹事府眾詹事沒日沒夜飽受案牘之苦, 已經數十日留在禁內了。聽聞劉內侍來意,宋秀文心中稱奇,怎麼忽然問起倭寇侵擾之事。上月除了照舊問安的摺子外,似乎並未見過相關呈報,他腦中一點印象也無, 宋秀文雖不如應居一那般過目不忘, 他也是正經科舉出身, 記憶不似尋常人,但凡見過一言半形, 定有印象。
沉吟片刻,自大昭十九道呈遞的奏章中迅速挑揀出來幾份,輕聲問:「浙江呈遞的摺子並非上報倭寇匪患的事宜, 只是這些, 」他拱手向上微微一舉, 說:「勞請公公指點一二, 聖意是何意?」
這事他還雲裡霧裡呢, 劉內侍打迷糊眼,「聖意難測。」一炷香的功夫,劉內侍回到太真殿前, 正好見到掌管錦衣衛的賀大人退出殿外,劉內侍喚道:「賀大人。」賀從拱手, 餘光瞥見劉內侍懷中那一捧摺子,最頂上那一封上書「浙江道」幾個大字,心中微沉, 也是浙江的事,方才聖人召他問的便是浙江的事,他連忙攔下劉內侍。
一來一往,不過是三兩句話的功夫,就見松風自二門外疾步快跑前來,他氣喘吁吁,連頭上的幞頭歪了都顧不得扶,他見到劉內侍,倒了幾口氣:「建寧侯求見!」說著便要行禮。
劉內侍一把扶起他,急促道:「還不趕緊上御前稟告!」
劉內侍守在門外依稀聽到天子聲音低沉,說了句不是戰事。劉內侍心中稱奇,只守在殿前,模模糊糊的聽見建寧侯說了許多話,最末的幾個字,聽的分外清楚說:「萬望聖人以國事為重,臣告退。」
既不是戰事,又說什麼國事為重?
海寧道,高越州。
三月十七,慶春節才過去幾日,城中不似往日,並無任何節日氣息,棧橋上不見百花彩綢,反而每逢一道轉折廊頭便懸著數串白蘭花,這種花通體潔白,質地如玉如石,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淡雅清香。
壽春縣主接到範姝傳信,信上說了兩件事,其一是報平安,花卿已經抵達高越州,如今正住在海寧王府;其二便是報病,催她速速回海寧,還能見花卿最後一面。花卿的病,其實她早就知曉輕重。三年前那一樁事,宗人府裡她忍耐著不見花卿的面,便是怕她見面不肯走,非要留在萬佛寺修行。後來聽聞花卿遠走,她心中也是萬分安慰,只是不成想年前花卿竟又自海寧回來了,還是因為她的「病」。
聖人怎麼知道花卿還活著,她已無力追究,心中更是恨燕恪恨海寧王,無端將她牽入便罷。非要將她的花卿也拖入這場是非,尚在她腹中之時便因陰謀落下胎裡有損,勉強長大方過了及笄,又牽連上了燕家人。
此後便不必說了,也許正是因為這些驚天風波,她才知道,花卿正是她親生骨血,卓泉才是燕恪之子,念及此事,壽春縣主情不自禁攥緊船木,面色難堪至極,養育他一場,落得這般下場不說,卓泉甚至還嫌利用不夠,恨不能將花卿敲骨吸髓只恨她糊塗連自己的女兒也認不出。
「五娘子,我們到了。」
常阿姐輕盈地跳下船,她站在棧橋上,伸手扶著壽春縣主邁下船,回首四顧只見棧橋下堆著數捧白珠,大小不一,閃爍著珠光,他們沒有留步,反倒一路沿著棧橋換乘蚱蜢舟,穿梭數條河道最終抵達高越州府城外。
府城建立在高越州中央最為空曠平坦的高地之上。壽春縣主一眼望去,只覺滿眼陌生,她自幼作為質子離家,長在上京,成年後又因孩子的事與老海寧王生出嫌隙,頗有種老死不相往來的勁頭,是以算算時日,她已經二十餘年沒有回到海寧了。
她們行至王府,府前守門正是從前教壽春縣主念書的教習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