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社交達人與社交菜鳥(第1/3 頁)
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這麼一種說法流傳在民間,教家長“女孩子要富養,男孩子要窮養”。
無知的家長們覺得這種教育理論非常正確,女孩子要從小讓她衣食無憂,零用錢給得足足的,要從小接觸各類大品牌產品,以防長大後被花花世界迷了眼睛,陷入金錢陷阱,或者會沉迷於奢侈品中不能自拔。
男孩子,要讓他從小懂得獲得財富的難度,要從小限制消費,零花錢給得夠用就行,也不要讓他習慣用名牌,要學會簡樸、節約。
潼濁聽朋友說起這種教育方式的時候,不客氣地說了一句:“這都是什麼狗屁。”
聽說這種從西方傳入國內的教育理論,還是西方學者借鑑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子女的方式總結出來的。
古代的中國,確實有講究“女孩子富養”,但是並非是這麼理解的。古代中國的女性嫁人之後,按照禮教關係,會很難回孃家探望。按照中國古代禮教規矩,女性回孃家的時間,只有春節、中秋這兩個時段而已,而且還需要婆家的允許。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女性回家探望親人的機會很少,如果嫁得比較遠得話,已為人婦的女性隔幾年能回一次孃家就不錯了。甚至有些女性出嫁之後,一生都沒有再回去探望過父母,唯一的一次回家,便是奔喪。而且喪母還不行,只能是喪父。
這並非是什麼性別歧視,只是中國傳統的禮教規矩而已。入贅的女婿一樣是此種待遇。如果有從小就做好入贅打算的家裡的老二、老三,一樣是富養的。
“富養”是古代父母對於未來會嫁為人婦的女兒的一種疼愛,因為一旦嫁人之後,女孩子便基本也無法待在父母身邊了,疼愛女兒的父母們自然從小就會在物質上給予她們更多的優待。
而且,女性不像男性一樣可以去私塾讀書。家裡有自己辦學的顯貴家庭,女孩子在啟蒙的年紀還能跟男孩一起去參加學堂教育,再大些便不成了。而古代女性需要接受的教育,並不比男性少,所以父母便會斥巨資請家教來培養女兒。古代的家教,可比學堂的學費貴多了。
為了女兒能嫁個像樣的家庭,即便是窮苦人家,也會從小重視女兒的教養,富戶人家就更不用說了。知書達理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女孩還要學習繪畫、理財、紡織、女紅、服裝設計等非常多的技術,不要小看了中國古代的婦女,她們比現代的女性掌握的知識更多。
只是窮人家的生活越來越差,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便很難繼續這種禮教的傳承了。但是在富裕人家,女孩子從小接受的培養,比男孩子只多不少。而到了清朝的時候,尤其是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就不太重視家裡的女兒了。
現在人們聊起古代的女性地位時,童養媳都被人當作飽受迫害的女性。實際上,窮苦人家養不起女兒把她送去別人家做童養媳之後,婆家一樣是要培養教育的。也不知道人們是怎麼認為童養媳都是大丫鬟的,雖然也有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富裕階層的童養媳都是養尊處優,而且婆家在教育上是下了大力氣的。
為了讓女兒出嫁後不受婆家欺侮,並且能夠過得幸福富足,嫁女兒的時候,父母還會盡量給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
這便是真正“富養女兒”的含義,無知的家長們全部都理解錯了。
而且中國古代從來都沒有“窮養兒子”的說法,只是家中的長子,要早早地參與家族事務而已,富人家窮人家都一樣。窮人家的長子,早早便要參與務農了。至於什麼讓老二老三做苦力,培養長子讀書的,都是些無知的家庭。
真正有傳承的家庭,老大就算要讀書,也得是邊務農邊讀書。真正享福的,是老二老三之流,因為他們可能要被當成女兒,以後“嫁”去別人家。
長子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