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4/5 頁)
太忙碌沒有出新的佳作,如今又弄出個新花樣,那自然要欣賞一番,而且,這樣的場合你都不來,人家會罵你土包子再加傻子的。
琵琶為主,琴瑟相合,洞簫低沉配樂,外加環繞的迴音,開場變有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意境,只是看了之後才知道,這群女人將琵琶行的故事刪去了,將詩詞插到了元帝見昭君的那一刻,“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之後,便是昭君行禮回答皇帝的問題,故事接下去,李淵在一旁看得不住點頭,大是稱讚。及到最後,待吟唱完畢,幕布落下,場中已泣聲一片。
“聽聞吐蕃人來長安啦,陛下念百姓疾苦,不願多言戰事,準備應了和親之舉,周國公西域千里拒敵,豪情一片,可是帝國連連征戰,怕是國庫難支啊,怕是這和親之舉又要重演了。”
“我呸!老子孃的雖然沒軍士的那征戰的本事,可是血性卻不差了,陛下為我們建造了嶽州,活了咱們商賈,如今的大唐,誰能輕瞧了我等?既然皇恩浩蕩,那咱們也要有良心,我這便去求國公爺,代咱嶽州上書,帝國征伐之資,嶽州人,扛了!諸位可敢同往?”(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七章 誰利用誰?
隨著“可敢同往”四個字的出口,場中已經人聲鼎沸,向著劉逸所在的房間跪拜請願,有學識的,立馬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人立於舞臺之下,首先簽下了自己的大名,其餘商賈也好,名士也罷,見有人帶了頭,立馬跑去簽名,按手印,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怎麼能落後了?
劉逸眼睛微微一縮,人他識得,李義府,一個文章寫得非常不錯的傢伙,與狄仁傑張柬之等一起入得華胥書院,家中貧寒,志向卻不小,善迎合,好結交,劉逸沒想到這傢伙居然在這時候,來到了嶽州。
李淵抬眉看向劉逸,才悲傷的情緒中走出,疑惑不解,怎麼好好的看戲,卻突然演變成了這樣,劉逸搖搖頭,表示不是自己所為,站起身來,手掀開了珠簾,出現在看臺之上。
不知道誰叫了一句,周國公出來啦,爭著去簽名,書寫自己捐獻多少錢財的商賈立馬再次抬頭向著劉逸放心看來,躬身而下,見過周國公。
李義府同樣行禮得恭敬,只是他站得最高,看上去,幾乎是他代表了下方所有,向劉逸請願一般,劉逸點頭,都請起吧。
“李義府,你不在長安準備明年的學業,來嶽州做甚?”
劉逸居高臨下,眼睛直直看向下方的李義府,這群傢伙真的學成了啊,都是一群小狐狸,現在到了自己這些做先生的準備做階梯了的時候了麼?
“先生,這便是李義府交的畢業成績,先生曾教導我們,非我族者,其心必異,故先生東征西伐,遙遠南地,也為先生將之劃歸到我大唐赫赫聲威之下,吐蕃五萬軍馬圍堵,先生一力破之,只是為何到如今,先生卻閒隱於洞庭波濤之畔?先生著《漢宮秋》,便是說明先生熱血未冷,不過區區吐蕃爾,學生請先生再奏請陛下,掛帥出征,揚我大唐雄風!”
“請周國公奏請陛下,揚我大唐雄風!”
底下諸眾附和,李義府高高昂頭,與劉逸於昏暗中對視,眉頭越鎖越深,李義府啊,還真不愧他的名字。
“朝堂自由法度,陛下自有考究,你們有報國之心,自然是好的,摺子不是已經寫好了嘛,交由內侍帶回吧。”
劉逸最終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珠簾放下,人再次沒入昏暗之中,攙扶起李淵,由專用通道走出。
劉逸指出了王得所在,矛頭自然轉了方向,請願書被李義府交到了王得手中,王得饒有趣味的看了眼李義府,便收了起來。
“雜家這就回京呈於陛下御覽,李相公好本事啊?”
莫名的一笑,王得迅速轉身離去,會場中人沉浸在自己報國的榮光之心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