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死而不僵(第2/2 頁)
馬上消失。然而,要找一個穩妥安全的法子才行。最後是神不知鬼不覺乾死他。”
“矯旨或者假傳魏王之命,調其出來,然後在半道殺之。”
楊修緊鎖眉頭,想了想,說道。
我搖頭予以否定:“不妥,魏王多疑,一旦追查起來,會連累不少人。”
“派人刺殺?”楊修又道。
“賈詡家中必定養有不少死士,一旦失敗,就得不償失。第二次殺他就難了。”
我擺手道。
“收買起家丁下毒刺殺?”
“時間太久,容易出事。”
楊修一一提出,我一一否決。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該如何?”楊修攤開雙手,氣惱道。
“德祖稍安勿躁,我自有辦法。”我憋住笑,安慰道。
我裝作苦思冥想的樣子,抓耳撓腮,突然靈光一閃,計上心頭,喊道:“我有辦法了。”
曹植、楊修聞言大喜,紛紛伸長脖子,湊了過來。
第二天一早,一輛裝滿廢竹簍的馬車,從側門緩緩駛進了曹丕府邸。
“真難受啊。”吳質撥開廢竹簍,伸出頭顱,長長撥出了一口濁氣,一張醜陋的臉充滿了厭惡之色。
“哎呀,季重啊,辛苦了。”早已恭候多時的曹丕,一邊吩咐家丁關好大門,一邊快步跑到馬車旁,伸出雙手把吳質扶了下來。
吳質為兗州人,喜歡吟詩作對,為人放蕩不羈,怙威肆行,飛揚跋扈,現為朝歌長。
曹操喜歡延納文學之士,曹丕、曹植亦有乃父之風,除交結建安七子之外,身邊還集結著一批年輕的文士。
曹操立嗣問題不明朗時,曹丕、曹植以及他們身邊的文士,還能相得一處。
當曹操立嗣問題突出來後,雙方就各自施展方略尖銳對立起來。
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的吳質、司馬懿、陳群、朱鑠,就是他最方倚重的智囊之士。
吳質的文學才能,跟號稱“建安七子”的王粲、孔融、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相比,根本不在同一層次,沒有可比性。
他為了引起曹操父子的注意,從而擠身曹魏核心層,於是使出渾身解數,拼命讀書,鑽研詩詞文學。
甚至想方設法去拜孔融為師,或重金,或跪求,或威逼利誘,但都無法如願。
蓋因高傲的孔融閱人無數,敏銳察覺到吳質心術不正,乃鑽營奸邪小人。
加上吳質相貌醜陋,在這個以貌取人的時代,孔融也不能免俗,於是毫不客氣予以嚴詞拒絕。
吳質老羞成怒,在得知孔融乃大漢死忠,曹操要對其下手之際,趁機上書曹丕誣告孔融。
正好給了苦於無藉口的曹操,一個誅殺孔融的理由,再加上吳質此時已拜在“建安七子”王粲門下,於是對吳質青睬有加。
須知,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中,成就最高的,被稱為“七子之冠冕”。
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討荊州,王粲就趁機歸順,深受曹氏父子的信賴,被賜封為關內侯,和曹植並稱為曹王。
從此,心機深重的吳質就這樣進入了曹氏父子的法眼,成為曹丕的心腹。
孔融在建安七子之中,比較特殊,其它六位在經歷過亂世之苦後,都紛紛投靠了曹操。
只有孔融並沒有投靠曹操,加上孔融忠於大漢,兩人政見不合,於是這位漢室忠臣被曹操直接處死。
但是孔融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並未被磨滅,孔融離世後,曹丕重金向天下求購孔融的文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