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4 頁)
2〕。又有蔣防〔23〕作《霍小玉傳》(見《廣記》四百八十七),言李益年二十擢進士第,入長安,思得名ji,乃遇霍小玉,寓於其家,相從者二年,其後年,生授鄭縣主簿,則堅約婚姻而別。
及生覲母,始知已訂婚盧氏,母又素嚴,生不敢拒,遂與小玉絕。小玉久不得生音問,竟臥病,蹤跡招益,益亦不敢往。
一日益在崇敬寺,忽有黃衫豪士強邀之,至霍氏家,小玉力疾相見,數其負心,長慟而卒。益為之縞素,旦夕哭泣甚哀,已而婚於盧氏,然為怨鬼所祟,竟以猜忌出其妻,至於三娶,莫不如是。杜甫《少年行》有雲,&ldo;黃衫年少宜來數,不見堂前東逝波&rdo;,〔24〕謂此也。又有許堯佐〔25〕作《柳氏傳》(見《廣記》四百八十五),記詩人韓翃得李生艷姬柳氏,會安祿山反,因寄柳於法靈寺而自為淄青節度使書記,亂平復來,則柳已為蕃將沙叱利所取,淄青諸將中有俠士許虞侯者,劫以還翃。
其事又見於孟棨《本事詩》〔26〕,蓋亦實錄矣。他如柳珵(《廣記》二百七十五《上清傳》)薛調(又四百八十六《無雙傳》)
皇甫枚(又四百九十一《非煙傳》)房千里(同上《楊娼傳》)〔27〕等,亦皆有造作。而杜光庭〔28〕之《虯髯客傳》(見《廣記》一百九十三)流傳乃獨廣,光庭為蜀道士,事王衍,多所著述,大抵誕謾,此傳則記楊素ji人之執紅拂者識李靖於布衣時,相約遁去,道中又逢虯髯客,知其不凡,推資財,授兵法,令佐太宗興唐,而自率海賊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為王雲。後世樂此故事,至作畫圖,謂之三俠;在曲則明凌初成有《虯髯翁》〔29〕,張鳳翼張太和皆有《紅拂記》〔30〕。
上來所舉之外,尚有不知作者之《李衛公別傳》〔31〕,《李林甫外傳》〔32〕,郭湜之《高力士外傳》〔33〕,姚汝能之《安祿山事跡》〔34〕等,惟著述本意,或在顯揚幽隱,非為傳奇,特以行文枝蔓,或拾事瑣屑,故後人亦每以小說視之。
※※※
〔1〕&ldo;元和體&rdo;《舊唐書&iddot;元稹傳》:元稹&ldo;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l;元和體&r;。&rdo;
〔2〕《鶯鶯傳》元稹《鶯鶯傳》及下文所述李朝威《柳毅傳》,李公佐《謝小娥傳》、《南柯太守傳》、《廬江馮媼傳》、《古嶽瀆經》,蔣防《霍小玉傳》,柳珵《上清傳》,薛調《無雙傳》,皇甫枚《非煙傳》,房千里《楊娼傳》,杜光庭《虯髯客傳》,魯迅《唐宋傳奇集》均曾收入。
〔3〕楊巨源字景山,唐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官至國子司業。
所撰《崔娘詩》,《全唐詩》卷三三三收入。
〔4〕《會真詩》三十韻《全唐詩》卷七九○收入。
〔5〕李紳(772‐846)字公垂,唐無錫(今屬江蘇)人,官至守僕射、同平章事。與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撰有《追昔遊集》。所撰《鶯鶯歌》,一題《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見《全唐詩》卷四八三。其詩云:&ldo;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門掩重關蕭寺中,芳糙花時不曾出&rdo;。
〔6〕趙德麟(1051‐1107)名令畤,號聊復翁,宋哲宗時人。
所撰《侯鯖錄》,八卷,內容多為瑣聞雜事,也有關於文學的論述。卷五對元稹《會真記》考辨頗詳,並取其事作《商調蝶戀花詞》十闋。序雲:&ldo;今於暇日,詳觀其文,略其煩褻,分之為十章。每章之下屬之以詞,或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