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陶然亭品梅園翠竹(第3/5 頁)
對待。此關乎今後生計,千萬馬虎不得。”
“孃親請講,女兒謹記在心。”玉娘子信誓旦旦地說,“入鄉隨俗,望孃親不要忌諱,實言相告,女兒定會中規中矩,絕不給您添絲毫麻煩。”
“那就好。”女土蝠撥出一口長氣,娓娓道來——
孫真人鴻儒先師創教之本願,師從老莊,德澤天下,教眾遑論出身高低貴賤,盡皆平等。透過自我修持,各盡其力,做到有衣同穿,有飯同吃,有田同耕,有錢同花,實現社會大同,天下太平。道又分為三支;一等修習秘法,伏金銷玉,奇方妙術,萬等千條,精進者能羽化昇天,謂之天道;又一等隱遁深山,閉關清修,行黃白秘術,鍊汞結丹,有成者便可長生,謂之地道;再一等行符敕水,招神驅鬼,禳災解厄,卻疾祛病,救治萬民,廣結善緣,心存社稷,天下太平時即可入聖超凡,謂之人道。事實上無論何宗,皆有弊端。修持者往往捨近求遠,劍走偏鋒,深思竭慮,以致走火入魔。日日有考,令人多病,田蠶虛耗,家宅不利,不終年壽,中道而夭。張道嶺率領門人西遷,在雞峰山開宗立派,奉行人道,設立大小頭目,統轄教眾。教民誠信,不欺詐,設義舍為過往行人免費提供食宿。有隱瞞小過者須修補道路百步,將功抵過,略示懲戒;對犯法者寬宥三次,而後再犯,才處以刑罰。謂“民夷便樂之!”一時聲名大噪,黎民蟻附,只短短數年,教眾逾萬,迎來雞峰山的輝煌鼎盛時代!
概由朝廷昏庸無能,外戚宦官專權,地方勢力的快速崛起,天下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戰事不斷,天災人禍,百姓苦不堪言,大部分失去家園,成為流民,四處逃難。雞峰山的施為,對於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來說,無疑是一處世外樂園。無數難民攜家帶口,紛紛湧入。
隨著人口驟增,便帶來諸多問題。首先是這些流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魚龍混雜,搶劫偷盜事件屢見不鮮,損害了原住教民的切身利益;他們結黨營私,憑藉地方宗親勢力恃強凌弱,搶奪地盤,幫派械鬥時有發生,給教中管理者帶來嚴重挑戰。再就是地盤不大,出產有限,根本就養活不了大量流民。若拒之不納,則有違教義……如此等等,令張教主左右為難,只得招集高層,尋求解決辦法。經無數次討論研究,最終制定出一套地方自治的新政。
所謂“新政”,不外有三:凡是投奔雞峰山的流民,必須信教,先交納五斗米的常例,再設香堂發誓,終身不得叛教。完成入教儀式後,由山主管頭目負責造冊編戶,獲得永久居住權,統一安排住所。不願入教者拒絕收留,施以飯食,禮送出境。二、將青壯年按照其專長編成若干小隊,實行軍營管理制度,不得私自回家。在小頭目的帶領下,或修建村寨,或開墾荒地,或穿山取礦,或伐薪燒炭,或巡山護寨,或討賊剿匪,或四方貿易……人盡其才。各盡所能,為山寨積累財富,以備不時之需。三、房屋、土地公有,每家每戶都有統一的院落,按人口多寡確定房舍的大小。老弱婦孺居家,有營首管理。亦按能力大小,或做莊務農,或紡線織布,或餵養畜禽,或管庫做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統一供給。可謂是人人有工作,個個有飯吃。勤儉持家,豐衣足食,雖有饑饉荒年,方保衣食無憂!
女土蝠抖擻精神,洋洋灑灑,口若懸河,將雞峰山那些條條框框。曲曲折折細表一番,說到自己苦心經營的紅柳營諸多好處,更是興味盎然,眉飛色舞。直聽的玉娘子如痴如醉,恍如夢中。這裡再不詳述。
“怎麼,聽傻了吧?”女土蝠講說完畢,稍停片刻,見玉娘子垂首不語,遂輕咳一聲,笑問道,“老孃如此作為,你聽了有何感想?”
“孃親所作所為,確是匪夷所思。”經此一問,將玉娘子彷彿從夢中驚醒,忙不迭讚道,“女兒做夢也想不到,雞峰山竟有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