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賀齊的平越偉業(第3/4 頁)
藩籬,不與交鋒!又在南部新設數縣,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
張紘看向賀齊,就賀齊所言的這些,雖然意氣風發,但歸根起來,也並沒有什麼新奇的。只是分兵把守交通要隘,加強鞏固疆界,把山越困在裡面。
如果只是這一步的話,最多算是以羅網之態,將山越困住。
要說解決那還差遠了。關鍵是,怎麼給這些士兵提供補給依舊沒有解決。
總不能在藩籬之後,又進行屯田。那豈不是等於效仿居延塞,憑空又為後方府庫增添了大量負擔。
所以張紘問道:“那你打算如何給這些守卒供糧?”
賀齊立即意氣風發的說道:“何需供糧?《孫子兵法》言,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南部山越並非不事生產,其眾數萬人,耕田、畜殖,足以養數千之兵。只是往日這耕殖之資,不為我等所得。”
“我以為用要隘、堅疆為羅網,將其分割圍困之後,可侯其谷稼將熟,便縱兵芟刈,使無遺種。”
“舊谷既盡,新田不收,其又劫掠無法侵入,必使山民飢窮,漸出山而降。”
“其一旦出降,則皆設屯聚居,以一百五十人為屯,令各就高堡,東起濱海,西至疆界,出入河山之險,寇來不能為害,而人得肆耕其中。如此軍儲所資,亦足以寬其憂矣。”
孫策頓時眼睛一亮,賀齊這個規劃並非是原創的,明顯是改進於當世的兵法。
大漢每出兵之時,就喜歡在春耕時出兵,目的就是為了干擾羌族、山越的糧食生產。
所依仗的就是一個自己兵精糧足,府庫富庶。消耗著對手無法進行生產,最後窮困崩潰,餓殍遍野。
而賀齊的這個規劃則乾脆更進一步,允許山越耕種,但每到收穫的時節,官兵就來“徵稅”了。
賀齊統御諸將,他反正也不派兵進攻險峻的山陵,就帶著部隊搶收山下的麥子。
縱兵芟刈,使無遺種!
也就是什麼也不留給山越,哪怕收割不及,寧肯燒了,也不留下一粒谷糧。
這時候山越打又打不過,還無法突破郡兵嚴密包圍的網路和防守森嚴的疆域,他們要麼在深山中餓死,要麼就出來投降。
而最關鍵的就是他提出的這個聚屯設堡的思路。
這應該是整個漢室,甚至魏晉都沒有過的想法。已經有點類似大宋的保甲法了。
當今諸侯的軍隊,不論是打羌族、打氐族還是打山越,一般在獲眾數萬人之後,都是內遷或者就地安置。
比如曹魏,他就愛幹這種事。擊敗羌人後,獲男女數萬,常直接安置。
把原來的土地空缺出來,就被其他部落趁虛而入。
安置下來的這些男女,也未必能融入郡縣。
所以叛亂此起彼伏。就一個涼州,折騰了幾十年。只要官兵一走,地方就可能復叛。
當然,這也不是曹魏一家的問題。
夷狄志態,不與華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每個政權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這個問題。
江東的山越,也不可能在安置之後,就直接順利轉化為編戶了。
所以賀齊也沒有打算直接將山越編戶齊民,遷入內地。
而是直接在當地設堡壘,繼續生產。一百五十人一屯,任何一個屯裡的百姓逃走了,都能夠直接追究,非常類似於保甲法。
顯然到這一步,賀齊並沒有追究一步到位,把山越徹底融入郡縣。
關鍵的關鍵在於,你得把這些山越,從山裡遷出來!
郡縣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們到平原上生活,就足夠了。
而到了平原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