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第1/2 頁)
直郡王臨走之前把府裡的事兒都交給側福晉吳雅氏來管,畢竟大格格還沒有到出嫁的年紀,若是由她來管,名聲上恐不好聽,只能交給吳雅氏來管,但吳雅氏不過是他在福晉死後提上來管理郡王府,在直郡王心裡跟個管事兒的也沒差,並沒有什麼情分可言,他怕吳雅氏萬一對大格格她們不好,拿著雞毛當令箭去讓他的兒女受委屈,便給大格格留下一塊令牌。
這塊令牌不單單能夠命令直郡王府裡的侍衛,就是府外直郡王留下的一部分人都可以使喚,抗衡一個吳雅氏是沒有問題的。
再說側福晉吳雅氏她並不知道這塊令牌的存在,她當初被直郡王從格格提到側福晉,也是因為她為人老實,並不是因為得寵,她清楚自己的本分,所以這兩年以來對待大格格她們可以說是沒有半點的不精心,再加上這府裡的人好多都是先福晉留下的,吳雅氏當家兩年多了積累起來的人脈也就堪堪能與之抗衡。
皇上被刺、太子爺獨攬大權這樣的事兒,無疑是讓整個直郡王府都跟水流進了熱油鍋一樣,大格格也首次拿出了阿瑪之前交給她的令牌,要召集府內府外所有的人去給阿瑪報信。
吳雅氏這才知道這塊令牌的存在,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吳雅氏沒想到都已經兩年了,爺居然還防著她,給大格格留下足以制衡她的物件,憤怒、怨恨、不甘讓她軟禁了大格格她們,反正侍衛都在外院,大格格空有令牌,但在內院也沒辦法啊,只要控制住先福晉的人,不讓她們去前院報信就可以了。
更何況爺大勢已去,就算是回了京也沒有能力對她孃家做什麼了。
第104章 (大結局)
康熙四十一年, 三月十八,直郡王府和八貝勒府協同作案,在京城到處放火,擾亂秩序,趁機逃出城去,三月二十日,直郡王府和八貝勒府具被圍,出逃的八福晉也被帶回,關押在八貝勒府中。
兩府被包圍,再加上之前的縱火, 京城不免人心惶惶, 但遠在千里之外的皇阿哥們卻是誰也不知道, 雖然京城那邊一直沒有來信, 但是如今官路未通, 小路又難走的很,信遲遲不到,他們也沒有懷疑,當然最重要的是誰也沒有想到英明神武把他們全都捏在手心裡的皇阿瑪會在陰溝裡翻了船。
八福晉一番籌謀只能是徒勞,反倒是把八貝勒府和直郡王府搭了進去,給太子爺找了個拿人的理由。
太子爺如今已然是勝券在握,戶部給災區的物資是照常送給過去, 只不過這人手都換成了自己,絕對不會將京城的訊息透露出去,在賑災的事情走上正軌的時候, 便以康熙的名義下暗詔讓他們回京了。
等到回了京城之後 ,這些皇阿哥才算是知道了皇阿瑪昏迷不醒、太子爺擇日登基一事,不甘心的人有,認命的人有,懷疑的人也有,但是因為京城縱火的事兒,勢力最大的直郡王府已經被圍,最不認命的八貝勒也難以在泛起什麼浪花來了,更不要說朝廷上諸位阿哥們有力的朝臣不是被太子爺榮養了,便是被明升暗降了,再難成氣候。
再說太子爺繼位本就是再名正言順不過的事情了,根本就沒法攻訐於他,雖說皇阿瑪被刺一事蹊蹺,但刑部的捉住的反賊還在呢,案宗也允許大家去看。
因此,太子爺登基一事倒是沒生出什麼波瀾來。
老十是年長的阿哥裡頭最早承認太子爺地位的,他又不爭那個位子,何苦去跟太子爺對著幹,再者老十對太子爺的能力是十分信服的,莫說是眾兄弟了,老十覺得便是皇阿瑪在太子的位置上也未必會有太子做的好。
當然,能夠識時務的並非老十一個人,還沒等太子登基呢,四月初五康熙便駕崩,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康熙帝徹底沒了,朝廷被牢牢掌握在太子手中,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登基大典沒有舉行,但情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