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背刺(第1/2 頁)
黎洛明最惱火的自然是臨川王居然為虞家背書。
要知道,他之所以會來寧州任太守,最主要的還是各大家族的供養已經滿足不了臨川王日益奢靡的生活,臨川王已經在思索如何向那些看好他,已經在他身上下注的家族開口要更多的東西了。
黎洛明非常不贊同臨川王這樣做。
他太清楚了世家的秉性了。
臨川王敢開口,世家就敢給,但這與世家看好他、下注他、主動供給不一樣,是需要給承諾和代價的。
如果臨川王沒有面南朝北的那天還好,要是有,將來需要實現的承諾和付出的代價必然巨大,而最後這一切,最後會轉嫁到庶族和尋常百姓頭上,讓原本過得還可以的庶族生活不易,讓活得不容易的百姓更加艱難。
這是黎洛明絕對不想看到的。
他到臨川王身邊是為了影響他,讓他成為一代明君的,決不能坐視他還未坐上那個位子,就有了當昏君的趨勢。
王融之的信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送到他手上的。
王融之承諾,只要他能讓王函之祖孫三人交出寧州產業並回歸家族,寧州產業一分為二,一半交歸家族,一半歸他所有,他想怎麼用,都無人干涉。
他心動了。
從王融之有意無意的透露,從王奕之與王嫻芝的書信來往,他大概能猜到,王函之多年來在寧州的創下的產業和財富極多,保守估計不會低於七八百萬貫,一半,至少三百五十萬貫。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非常驚人的數字。
如今下注臨川王的家族,每年給臨川王各種供給最多的是琅琊王家,而琅琊王家每年供給的各種物資加起來,也不過三十萬貫左右,僅次於王家的是謝家,每年不到二十萬貫,其他的世家更少。
三百五十萬貫,是所有世家供給之和的兩倍了。
而這三百多萬貫還不僅僅只是錢財,還有產業,能夠日進斗金的產業。
到手的錢財,能極大地緩解因臨川王的奢靡帶來的財政壓力,到手的產業,能源源不斷的為臨川王提供所需要的錢財。既能滿足臨川王所需,又能削弱世家對臨川王的影響和掣肘,還能提高他的聲望和地位……一舉三得。
這讓他很是心動,但最後讓他下決定的還是臨川王司馬啟。
知道這個任務的司馬啟勸說他接受,說王融之有知遇之恩,有提拔之恩,他有今日,王融之付諸了太多心血,他不應該拒絕。
司馬啟還非常誠懇的表示,無論黎洛明是否在臨川郡,是否在他身邊,黎洛明都是他最信任、最依賴的人。
黎洛明當然知道,這話水分非常多,司馬啟勸他接受不過是眼饞三百多萬貫的錢財和能生財的產業,也知道他前腳一走,所謂的最信任最依賴就能被司馬啟拋之腦後。
但司馬啟都開口了,他還能拒絕嗎?
於是,他答應了,也決定速戰速決,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件事情了結。
六月中旬,他接到王融之的信,六月底離開臨川郡,臨走之前,第一次寫信給定西王。
七月中旬,抵達建康,用一個月的時間讓熙元帝任命他為寧州太守,得到任命後,再次與定西王聯絡,達成協議並敲定定西王發兵時間。
而後,在八月下旬,他帶著長子黎光和陳星安等幕僚抵達寧州,順利的與寧州太守孟廣義進行交接……直到這一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都如他所計算的那樣進行著。
他原本的打算是一邊與王函之等人慢慢熟悉,一邊瞭解寧州的情況,在將一切瞭解清楚之後,定西王的兵抵達之前,與王函之坦誠布公的好好談一談。
他們若能聽勸,能捨下寧州的一切迴歸家族最好,要是不能,便以武力相逼,逼王函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