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如果說納粹德國是法西斯國家的核心成員,那麼,在1941年6月22日德蘇兩國撕破臉皮之前,蘇聯與它的關係,至少可以說是攜手並肩。1940年4、5月間,對納粹德國在挪威、丹麥、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成功入侵,莫洛托夫都沒有忘祝賀。6月17日,法國總理貝當宣佈&ldo;停止戰鬥&rdo;,法國當局認輸。次日,莫洛托夫召見德國大使舒倫堡,向他&ldo;表示蘇聯政府最熱烈地祝賀德國武裝部隊取得輝煌成就&rdo;。當大半個歐洲都在希特勒的鐵蹄之下,史達林在7月1日會見英國大使克里普斯時卻說:&ldo;看不出存在著一個國家稱霸歐洲的危險,更看不出德國可能鯨吞歐洲的危險。&rdo;
等到蘇聯自己也遭到德國進襲,&ldo;非正義戰爭&rdo;&ldo;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rdo;之類的說法驟變。史達林在7月3日的廣播演說裡又開始跟&ldo;同志們、公民們、兄弟姊妹們&rdo;講&ldo;同法西斯德國的戰爭&rdo;,講&ldo;英國首相邱吉爾先生關於支援蘇聯的歷史性的演說和美國政府關於準備援助我國的宣言……蘇聯各族人民對此只能表示衷心的感謝&rdo;。
但是,即便在蘇聯遭受希特勒的雷霆一擊之後,似乎清晰的陣營,依然有些模糊。1941年4月13日,也就是中日打得天昏地暗之際,蘇聯和日本在莫斯科簽訂&ldo;有效期為五年&rdo;的《蘇日中立條約》,規定&ldo;締約雙方保證維持他們之間和平友好關係,並相互尊重締約另一方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rdo;;&ldo;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物件時,締約另一方在整個衝突過程中將保持中立&rdo;。這意味著,軸心國陣營中的重要成員日本無論侵略誰,蘇聯將&ldo;在整個衝突過程中&rdo;和日本保持&ldo;和平友好關係&rdo;,只作壁上觀。直到1945年4月5日蘇聯在二戰即將落幕之際才向日本宣告廢除此條約。更有甚者,蘇聯在和日本發表的聯合宣告中把中國的利益給賣了:&ldo;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rdo;當日本外相松岡洋右離開莫斯科時,從來不送客人的史達林,破例親往火車站送行。可蘇聯仍然信誓旦旦地對中國說,不犧牲友邦利益。
在反敗為勝的程序中,史達林也沒有忘記攫取和擴張。1944年12月14日晚,史達林和美國駐蘇聯大使哈里曼談話時,拿出一幅地圖,開出了參加對日作戰的四個政治條件‐‐&ldo;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南部應歸還俄國&rdo;;史達林在包括旅順港和大連在內的遼東半島南部畫了一個圈說,&ldo;希望再次租借這些港口及其周圍地區&rdo;;&ldo;租借中東鐵路&rdo;,即&ldo;從大連到哈爾濱,再向西北到滿洲裡,向東到符拉迪沃斯託克這條鐵路&rdo;;&ldo;承認外蒙古的現狀‐‐保持外蒙古共和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rdo;。
1945年2月8日下午在雅爾達的會晤中,史達林跟羅斯福討論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價碼。史達林對羅斯福說,&ldo;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他和莫洛托夫就難於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俄國要參加對日作戰。他們清楚地理解到,對德作戰是由於德國威脅到蘇聯本身的生存,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俄國要同一個同它沒有重大糾紛的國家作戰。……如果這些政治條件能得到滿足,人民就會理解這是涉及到國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將這項決定向最高蘇維埃解釋。&rdo;
面對德國進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