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而在此期間,莊子見蒙仲立刻主動褪下身上的衣服披在他身上,雖然始終沒有開口,但心中對蒙仲卻是好感倍增。
在得到莊子的允許後,蒙仲扶著前者,一老一小緩緩走向北邊的一處樹林。
到了那樹林,蒙仲找了一處被風地讓莊子坐下歇息,旋即他立刻想辦法點篝火,讓莊子能烤乾濕漉漉的衣物。
由於身邊沒帶著合適的刀斧工具,蒙仲便只能用手掰斷些樹枝,至於點火的道具,當代最方便的即是燧石,是每家每戶、出門在外的必需品之一,蒙仲今日攜帶的竹籃中,就有兩塊燧石,以便不時之需。
否則,蒙仲恐怕就只能鑽木取火了——有這個時間,他還不如直接飛奔回莊子居,讓居內的人一起幫忙營救莊子。
藉助那兩塊燧石,蒙仲很快就點起了篝火,且將篝火燒得很旺,讓仍穿著濕漉漉的莊子能坐近些烤烤火。
然後,他又用樹枝搭了個簡易的架子,對莊子說道:「夫子,您且披著小子的衣物,將您身上的濕衣掛在此物之上,否則濕氣入體,恐傷身體。」
莊子點點頭,遂脫下了外衣,只剩下一件貼身的小衣,裹著蒙仲的衣服坐在篝火旁。
看著這老頭仍抖抖索索的模樣,蒙仲暗自搖了搖頭。
他實在不能理解,為何莊子要冒著掉入河中的危險,去釋放魚簍網內的那幾條魚呢?
不過就像世俗的共識那樣,莊子的想法嘛,從來就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就好比他曾經對請他前往楚國當令尹(楚國國相)的使者說「我寧可到泥潭裡打滾也不會去當楚國的國相」,讓人無法理解。
安頓好莊子後,蒙仲再次回到河灘,可惜這會兒,莊子的柺杖以及柺杖上的葫蘆,早就不知被水流衝到哪裡去了,因此蒙仲只好將竹籃以及那兩條魚帶回了樹林,旋即他將那兩條魚串在兩根樹枝上,旋即將這兩根樹枝倒插在篝火旁的地上,意在借火的溫度將其烤熟。
可能是烤火期間實在沒什麼事可做了,也可能是蒙仲仍因為方才的事而心有餘悸,他忍不住對莊子說道:「夫子,日後請務必莫要再做那麼危險的事。」
莊周眨了眨眼睛,捋著髯須瞅著蒙仲,可能是覺得被小輩這樣指責有點尷尬,但最終,他還是小幅度地微微點了點頭——若非蒙仲看得仔細,可能會因此而忽略。
蒙仲很驚訝於莊子居然接受了自己的要求,畢竟在儒家思想盛行的當代,似蒙仲這般對年長者說話,哪怕他是出於好心,亦有可能讓年長者感到不快。
然而莊周卻絲毫沒有不快之色,這讓人不得不信服這位聖賢那異於世俗的胸襟。
對此,蒙仲亦為之信服,信服之餘,他忍不住問道:「夫子,您方才為何要冒險釋放魚簍網內的魚呢?是覺得它們可憐麼?」
見此,莊子深思了一下,見擺在身邊的竹籃裡仍有空無一字的竹簡,還有筆墨,遂彎腰將竹簡拿起攤開在膝蓋上,旋即又取過筆,將筆尖放在嘴裡用唾沫蘸濕,然後在竹簡上寫道:彼物傷德。
「彼物?」蒙仲愣了愣,旋即好奇問道:「夫子指的是那隻魚簍網?」
莊子點點頭,提筆又在竹簡上寫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然後,他指了指那兩條正在被烤的魚,又寫道:損其餘,補你我之不足,此合乎天道。但以彼物(魚簍網)獵魚,若魚因困而死,卻未必能補你之不足,若棄之,此消而彼不能長,即非道。
蒙仲皺著眉頭思忖了片刻,這才弄懂了莊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莊子是想告訴他,用魚簍網來捕魚,魚的結局就只有兩個,要麼因為失去自由而死在網內,要麼則是被他(漁人)捕捉食用,後者符合天道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說法,通俗地說這條魚的死是有意義的,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