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王稽議罪(第2/3 頁)
口,讓聯軍從山口衝向安邑。秦軍在左邑抵抗幾天,留守安邑的官吏有時間撤出。但廉頗出人意料地從南陽經軹道殺向安邑。而這時,從端氏進攻的趙軍甚至還未接近翼城。左邑計程車兵沒有得到任何警報就被趙軍殺進城來,留駐安邑的官吏只有少數逃出來。蒙驁急派人打探,得知這支軍隊的將軍叫樂乘,副將叫慶曆。
蒙驁再一打聽,這樂乘大有來歷,竟然是那位率領燕軍幾乎滅了齊國的樂毅的族子。
樂毅失去燕王信任,伐齊功敗垂成,自己逃往趙國。樂毅是魏文侯時伐中山國的名將樂羊的後人,而現在中山國是趙國的屬地。樂毅逃回趙國,算是回到自己的本國。樂毅逃回趙國後,燕王又派人請樂毅回去。樂毅於是半在趙,半在燕,兩邊拿工資不幹活,而他的兒子樂間則繼承了他在燕國的昌國君爵位。
樂乘和樂毅的關係史無明記,好像樂乘也是同時在趙、燕間任職。這是他作為將軍獨立指揮的第一次作戰。這一戰雖然有種種內幕,但依然十分精彩。一支偏師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透過軹道,佔領垣城,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左邑和安邑,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俗手所能辦到的。蒙驁向秦王報告,趙國又出了一位悍將。
有一名廉頗就已經很讓諸侯頭痛了,又出了一名樂乘,不是耎嘴皮子,而是真的能帶兵,這也讓秦王下了決心不再與趙國多作糾纏,把力量用在更有成效的方向上。呂不韋向趙王傳遞了這一資訊:如果趙王能夠遣使到咸陽聘問,對趙王此前攻佔的秦地,秦王只從其他諸侯手中加以收復,而不會因此而報復趙國;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秦王表示願意保留上黨不攻,哪怕它現在在韓國手中。
得到秦王的這一默契,趙王也派人向呂不韋表示,只要秦軍不觸碰上黨,趙國願意前往咸陽觀鼎。連續多年的征戰,邯鄲也的確是疲憊了。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趙王表示不再對為楚國攻取陶邑,以換取楚國的錢糧。
陶邑的秦軍前進到衛國城下,就停止了前進。後來楚軍出淮上,秦軍被迫退回陶邑堅守。不料楚軍只是虛晃一槍,明攻陶邑,實則圖滅魯國。所有的諸侯都被春申君騙了!
在春申君進入曲阜後,魏使也進入濮陽,聲言要與衛國和親。衛國不久後宣佈,由於周國已滅,衛與周的君臣關係自然終結,衛國向魏國稱臣!
看到這些,趙國君臣似乎恍然大悟,自己被諸侯當槍使了。趙國傻不楞登地衝在抗秦的第一線,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結果好果子都被別人搶走了,自己只能瞪著眼看,還要仰他人鼻息。呂不韋奉上的玉帛正當其時!
趙國的突然變故,也讓諸侯感到十分意外。各國使臣紛紛出使邯鄲,竭力勸說趙王繼續抗秦。趙王託病一個也不見,只讓平原君、平陽君等人與他們周旋。信陵君也想勸說平原君,不要輕易與秦議和,尤其不要入咸陽觀鼎,平原君搖頭對信陵君道:“趙王意已決,無可諫也!”但同時加強了對信陵君的控制,信陵君也無可奈何。
不過,由於諸侯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趙國也輕易不敢與秦國結盟,只與呂不韋達成默契,並沒有遣使到咸陽。但趙國將與王稽交往的整個過程,都透露給了呂不韋。
呂不韋現在身後已經有了強大的支援,明面上多了十來個“故友”,潛藏於水下的則是一支龐大的力量。那是秦王和子楚親自為他安排的。呂不韋將與趙王的每一次接觸,都如實向咸陽報告,包括趙王提供的王稽與趙串通的事實。
廷尉已經將王稽案審結,幾大卷卷宗報到秦王宮中。秦王與子楚聽著廷尉對案件的意見:“稽無王命,暗與諸侯通,誠幹律也。然彼守河東,力有不逮,情急智生,出此下策,蓋非其私。今河東之勢,蓋與稽所議不遠。彼固能知進退強弱之機變,非將賣王!臣意,可以爵贖之,耐為城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