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2/3 頁)
人交朋友,相識久了,別人就會尊敬他。&rdo;
【解析】晏平仲就是晏嬰,也就是晏子。晏子為人正直,口才好,因此跟他相處,讓人覺得很可敬。
其實孔子和晏子有過節,當年孔子去齊國曾經說過晏子的壞話,而晏子也極力阻止齊景公留用孔子。可以說,兩人之間的過節還挺深。不過,孔子儘管沒有跟晏子當面打過交道,可是從側面也知道晏子的品行為人,對晏子很佩服,稱將晏子看成&ldo;大哥&rdo;。不過,對於晏子太過節儉,孔子倒不認同,認為晏子的節儉會讓他的手下很難做。應該說,孔子對晏子的評價很中肯公正。
晏子,名嬰,字平仲,齊國公族。晏嬰歷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的卿相,輔政長達50餘年。孔子曾稱讚:&ldo;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rdo;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使楚時曾舌戰楚王。內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
晏子公開聲稱&ldo;國君死,我不死&rdo;,把忠君這回事看得很輕。
《孔子家語&iddot;辯政篇》裡孔子說道:&ldo;夫子產於民為惠主,於學為博物,晏子於民為忠臣,於行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rdo;孔子認為晏子愛民和恭敬,自己把他看成兄長。
透過孔子對管仲和晏子的推崇,可以看到孔子對於忠君的態度:忠個屁的君。與國家相比,君主就是個屁。
其實,孔子與管仲、子產和晏嬰在某些方面都意見不同,甚至孔子與晏嬰之間還有個人恩怨,但是,批評歸批評,孔子對於三人高度肯定,顯示出孔子本人的&ldo;君子&rdo;風度,實踐了孔子所說的&ldo;君子和而不同&rdo;。
【現實解說】見解不同,不應該是打壓別人的理由。君子和而不同,對於不同意見,為什麼不能傾聽和寬容呢?在這一點上,孔子給後人做出了榜樣。
168(1415)★★★
子曰:&ldo;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rdo;
【譯文】孔子說:&ldo;晉文公詭詐而不厚道,齊桓公厚道而不詭詐。&rdo;
【解析】為什麼孔子對春秋時代兩位著名政治家的評價截然相反呢?他主張&ldo;禮樂征伐自天子出&rdo;,對世人的違禮行為一概加以指責。晉文公稱霸後召見周天子,這對孔子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說晉文公詭詐。齊桓公打著&ldo;尊王&rdo;的旗號稱霸,孔子認為他的做法符合於禮的規定。所以,他對晉文公、齊桓公作出上述評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知是不是由於推崇管仲和晏子,孔子對齊國似乎有些情有獨鍾。
晉文公是齊桓公之後的第二個中原霸主,由於擊敗了楚國,晉文公的霸業遠超齊桓公。但是,晉文公在三點上與齊桓公不同,首先是稱霸的方式,齊桓公很少動用武力,而晉文公幾乎完全靠武力;其次,齊桓公尊王,而且比較規矩。晉文公也尊王,但是有強迫周王的跡象;第三,齊桓公對諸侯往往是有恩惠無索求,而晉文公索求太多,甚至從王室拿到大量土地,顯得不地道。不過,話說回來,晉國和王室的關係遠比齊國和王室的關係要近得多,並且,齊桓公也未必就像孔子所說的那麼厚道。在齊桓公稱霸的晚期,齊桓公就曾經動過取代王室的念頭,想要封泰山(只有周王才有資格),幸虧被管仲及時勸阻。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